7月1日至2日,“京杭大运河桥西老工业带空间改造及社会评价调查研究”实践团在京杭大运河桥西老工业带核心区域(北起轻纺桥,南至大关路)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实地调研活动。

在中国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前拍摄合照
桥西老工业带在计划经济时期聚集了杭州第一棉纺厂、杭州红雷丝织厂、大河造船厂等等一系列国营工厂。在工业产业衰退之后,桥西段作为 “拱宸桥桥西历史街区”被列入遗产区并进行一系列空间改造。团队成员通过文献阅读、现场踏勘、影像记录等方式,详细观察了空间改造策略的实际落地情况。

团队成员走访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并拍摄街道景象
7月6日,实践团成员重点在运河沿岸博物馆进行考察,这些博物馆主要以修复建筑原貌、结构加固和空间重组为转型策略,多为静态展示,但缺少互动体验。成员实地走访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丝联166文化创意园,该区域在工业遗产保护方面成效显著,核心历史建筑风貌得到较好保留,多采用加建与改造手法,力求与原有肌理协调。7月7日,成员来到桥西与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街区保留原有空间尺度与肌理,保护特色建筑构件的同时并植入新的现代材料和丰富多元的业态,形成了良好的“慢生活街区”。

在中国刀剪剑博物馆和伞博物馆大门前拍摄团队合照

团队成员走访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

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靠近小河边的景象拍摄
通过本次实践,团队成员真切感受到,在守护工业历史印记的同时,通过加建改造手法与现代材料的适度融入,实现了新旧元素的和谐共生,不仅显著提升了区域活力,更让工业遗产得以有机融入当代城市生活,成为承载历史文脉与生活气息的独特空间。成功的空间改造并非简单的“拆旧建新”,而是在尊重历史建筑风貌
图片/吴添翼
文字/汪燕
终审/董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