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文版 | ENGLISH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部门概况 - 同伴共青团
同伴共青团
【学习寄语精神  展现青春担当】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浙江农林大学同伴共青团


概况:

2016年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和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我校共青团以“问题效果需求”为导向,有效把握工作规律、贴近青年实际、创新方法载体,探索实施“三纵四横五协同六提升”的同伴共青团建设,探索通过改革真正使学校共青团以“同伴”姿态走进青年、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引领青年,成为青年师生“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同伴”力量,真正形成“可近可亲可爱,相连相融相促,互动互助互敬,同心同向同行”的团青关系,为全省高校共青团改革提供了浙农林的智慧方案,真正发挥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工作职责。

一、“同伴”共青团的工作理念:同心同向同行“同”青春

1.构建“复合型”同伴组织网络

始终保持与青年“同伴”的密切联系,探索建立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灵活多样、动态和谐的“复合型”同伴组织网络。

2.创新“全媒体”同伴引领方式

牢牢掌握传统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找准满足不同年级青年学生需求的工作切入点,探索建立团青互赞、多元共通、反应迅捷、触手可及的“全媒体”同伴引领方式。

3.实施“精准化”同伴服务项目

深入研究服务青年学生的总体供给机制,找准满足不同年级青年学生需求的工作切入点,探索建立面上示范、基层活跃、党政认同、青年欢迎的“精准化”同伴服务项目。

4.推进“开放式”同伴发展格局

准确分析新形势下我校共青团工作的职能和目标,整合学校内外的资源要素,优化完善组织设置、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探索建立理念开放、体系完善、个性张扬、作风优良的“开放式”同伴发展格局。

5.打造“枢纽式”同伴工作模式

认真研究学校共青团组织的政治属性和青年属性,完善思想引领枢纽、素质拓展枢纽、权益服务枢纽、沟通交流枢纽等功能,探索建立汇聚引领、集约服务、良性互动的“枢纽性”同伴工作模式。

二、同伴共青团的运行体系:相连相融相促力量

1.“三横

紧密围绕青年成长规律,将全校青年学生群体分为“本科生低年级、本科生高年级、研究生”三个层次,按需求导向,对应开展“集体凝聚型、职业发展型、科研导向型”等三类工作项目,实现工作对象的全面化。

2.“四纵

紧扣高校共青团工作职责,问需问效问计于青年,团委对应开展“思想引领、组织建设、素质拓展、权益服务”等四类工作项目,实现工作内容的精准化。

3.“五协同

团委有效协同学生会、研究生会、社团联合会、青年志愿者协会、艺术团,将全校团学组织的工作重心下移到基层团支部和共同职业发展需求的各类同伴“群落”,实现工作力量的协同化。

4.“六提升

有效提升学校青年“同伴”的思想品德、学习能力、生态素养、创新素质、艺术修养、身心品质,实现青年“同伴”成长的系统化。

三、同伴共青团的三横项目:互动互助互敬服务

1.形神兼备

本科低年级青年“同伴”开展“集体凝聚型”项目。针对“本科生低年级团支部活力高涨,但缺乏有效的活动规划”这一现状,团委加强对基层团支部的指导,开展大学适应型集体项目和团队凝聚型集体项目,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品格修养、合理规划大学生涯。

2.形散神聚

本科高年级青年“同伴”开展“职业发展型”项目。针对“高年级本科生团组织活力不足,但职业发展需求迫切”这一现状,团委打破团支部壁垒,以职业发展需求相同的“小众化”群体为对象,灵活设置临时团支部,开展专业提升型项目和未来发展型项目,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职业发展能力。

3.形专神聚

研究生青年“同伴”着重开展“科研导向型”项目。针对“研究生团组织健全,但缺乏有效引导”这一现状,团委根据研究生课题组、工作站、学术社团等专业学科团队设置基层团组织,开展科技研究型项目和产学研转化型项目,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团建活力。

四、同伴共青团的四纵项目:可亲可近可爱成长

1.强化认同感

构建贴近青年心灵的引领体系。实施“全媒体引领”计划,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体技术,构建扁平化、多层级、快捷、多样、精准的沟通渠道。开展“青马工程”,构建起“校级示范、多点辐射、分级培养、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实施“榜样闪光”行动,寻找最美人物,感受最美现象。开展“传统文化”项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自觉践行学校文明行为规范。

2.强化归属感

构建凝聚青年力量的组织体系。实施“活力提升”计划,扩大组织有效覆盖,规范基础团务标准,激发基层工作活力。开展“青春堡垒”行动,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青年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和模范意识。实施“学风示范”工程,引领青年“同伴”想学习、爱学习、会学习。开展“走听转办”项目,通过征集心愿、青春邀约、跟踪回访,真正使团组织和团干部“说青年话,知青年事,懂青年情”。

3.强化获得感

构建契合青年成长的素拓体系。实施“绿雅美育”计划,通过情感、实践、情境培育,促进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融合育人。开展“创新创业”行动,创建青年众创空间,让青年有“才”创新、有“心”创业。实施“生态践行”工程,开展生态主题活动,提升生态文明素养。开展“实践育人”项目,校院两级分层指导社会实践,深化青年“同伴”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4.强化幸福感

构建获得青年认可的权益体系。实施“民主参与”计划,让青年参与团工作的设计、孵化、实施、监督、评议。开展“全心权益”行动,完善青年权益维护渠道,定期收集青年诉求,建立青年帮扶体系。实施“0距离”工程,建立团干部常态化、长效化联系青年制度,实现点对点联系、面对面沟通、实打实服务。开展“青春从游”项目,打造反映青年呼声、回应青年诉求、维护青年权益、服务青年成长的青年喜闻乐见的权益服务品牌。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活动中心219室)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0918 传真:0571-63732721 邮箱:tw@zafu.edu.cn
COPYRIGHT © 2021 共青团浙江农林大学委员会 TW.ZAF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 1440×900 分辨率 IE11.0 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