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拖鞋不仅暖脚,也同样暖心。杨帆学长赠送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双温暖的棉拖鞋,更为我们树立的榜样。在他的身上,我们不仅学到了自强自立的精神,也深刻感受到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传统美德。我们也会向他学习,努力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拿着校友杨帆赠送给大家的棉拖鞋,大一学生周婷婷和同样拿到棉拖鞋的2000多名学生一样,心里是暖暖的。
2015年10月28日,学校举行爱心棉拖鞋发放仪式,全校2000多贫困本科学生先后领到了校友杨帆捐助的棉拖鞋。在同学们高高兴兴地领到棉拖鞋时,大家也听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原来这些棉拖鞋都是杨帆校友捐赠的,而且杨帆在校期间也曾经是一位经常得到学校关心的贫困生,如今创业初成的他,希望以给贫困生送温暖的方式把这种关爱传承下去。
校园温暖常伴身
杨帆老家在三门峡,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从小学到大学,他一直受到各种各样的帮助和资助。2005年通过高考成为浙江农林大学汉语言文学052班的学生,但是家庭的窘迫让他差点失学,幸亏得到了河南轩瑞产业公司孟凡瑞先生的1万元爱心资助,他才顺利地步入大学的校门:“在当时,一万元是个很大很大的一笔钱了。”
进入大学以后,杨帆更加感受到了大学里的温暖:为了帮助他解决生活费问题,学校不仅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帮助他申请了校内外的奖学金、助学金,还给他安排了图书馆管理员、餐厅勤务员等勤工俭学的工作,使他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勤工俭学解决生活费问题。
此外,不少师生也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马波、李广平等许多专业老师经常邀请他到家吃饭、开小灶,每次去吃饭,他们会把家里的饭菜做得特别丰盛、特别可口;同学周琪斌家里做袜子的,他每次放假回来总给杨帆带来一些袜子,整个大学期间,杨帆穿的都是周琪斌送的袜子。
“记得有一年开学,家里实在凑不出学费,找到了当时学院的总支书记王长金老师,王老师二话不说,就从兜里掏了两千块钱,又帮助我申请了贫困生临时资助,才使我交齐了学费。”回忆起自己读大学时候的情景,杨帆的心里至今还是暖暖的。
德学践行力前行
在校期间,杨帆一直心心念念的,就是要报答老师同学。
因为学校老师同学的关心和帮助,杨帆在生活上没有了后顾之忧,能够在校园里充分展现自己在文字等方面才华。虽然没有能力提供物质上的回报,但他下定决心一定要用“努力学习,努力做自己梦想中的事”报答大家。
虽然要同时兼数份工作以保障生活所需,十分辛苦,但他依旧尽自己的全力努力学习,大学四年在学习成绩上一直保持拔尖,多次获得国家助学金、省政府助学金、校外奖学金、优秀论文三等奖。
除了课业学习,他还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他创办《东湖》文学季刊,担任主编一职,将《东湖》打造成学校的名牌刊物;全程策划编辑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行吟东湖》一书;开办东湖影院,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为大家奉上电影盛宴;开办东湖讲坛,引导同学走上讲坛,发出自己的声音。他还前往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塔尔镇药草中学义务支教,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远方的孩子们。在校期间,他还被评为优秀团员。
“在学校的时候,我没什么物质财富能回报老师与同学的帮助。努力读书,努力做自己梦想中的事是我报答他们的最好行动。”杨帆回想起当时在校的那段拼搏时光,满心感慨。
感恩做人思报答
2009年,杨帆毕业并开始尝试创业。创业的过程中,杨帆做过很多个行业,有成功有失败,但总能遇到很多热心帮助他的人。“当时口袋里只有几万块,根本不够开厂做鞋。”杨帆说,“钱也多亏了一大批同学积极帮我筹集。”当然,除了同学的帮忙,他还受到很多社会人士的无私帮助。
而在公司经营开始盈利的时候,杨帆最先想到的是如何感恩学校,最先想到的是学校的贫困生。他说:“我读书的时候,因为家庭贫困,同学赠送的袜子曾经让我感觉很温暖。现在天气冷了,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棉拖鞋,如果我能够给每一位贫困同学送上一双棉拖鞋,对于他们安心学习肯定也有帮助。”
杨帆说:“有人和我说,企业正在发展起步,挣钱更重要,感恩是以后企业做大了的事情。但是我觉得,感恩不在乎能力大小、也不在乎时间,能够尽己所能帮助他人都是快乐的。”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你就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没有人是必须要帮助你的,所以一定要学会感恩。对于帮助过你的人,一定要记在心上。
说起自己的未来,杨帆笑着说道: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在拖鞋行业做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四宜”,类似毛巾中的“洁丽雅”,为每一个家庭提供舒适的高品质的居家拖鞋。
(记者天衣 学生记者金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