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团简介
团队名称:浙江农林大学“基层服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
指导老师:施寅
团队成员:吴雨宸、李艳华、欧阳川、张晓宇、朱嘉腾、欧平彩、李芊仪、杜劲燚
2025年7月15日,浙江农林大学“基层服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师生共9人前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吴越颐养院,组织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团队由现代农学院施寅老师指导,智慧农业专业学生组成,旨在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培养青年担当,深入基层调研老年群体需求,弘扬尊老敬老精神,传递社会关爱。

开展活动合影

教老人绘画
一、神奇心理画笔,绘出老人情感世界
“房树人”心理绘画分析法是一种通过绘画房屋、树木、人物来评估个体心理状态的专业技术。活动中,志愿者们耐心引导老人们执笔作画,鼓励他们自由描绘心中的图景。一幅幅看似简单的画作,实则蕴含着长者的情感、记忆甚至潜在的心理需求。
“这位爷爷画的树冠特别茂盛,线条流畅,说明他心态积极,但树干稍显纤细,可能暗示他需要更多支持。”志愿者李芊仪同学一边欣赏画作,一边与老人亲切交谈。她细心观察绘画中的细节,通过轻松的聊天了解老人的想法,更以温暖的陪伴为他们带来欢乐。一位老人在画完“家”后,主动分享起年轻时四合院的热闹场景,志愿者专注地听着,陪她一起回忆往昔。“很久没人这么耐心听我讲故事了,心里特别舒坦。”
颐养院的钟愉老师表示:“许多老人不擅长直接表达情绪,绘画成了沟通的桥梁。这样的活动既缓解了他们的孤独感,也让护理人员更了解老人的心理需求。”

学生为老人分析绘画心理特征

老人主动与志愿者分享故事
二、践行社会责任,守护“夕阳红”心理健康
实践团负责人吴宇宸表示:“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人心理健康常被忽视。我们希望通过专业服务传递两个理念:一是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二是每个人都值得被倾听和关怀。”在开展心理绘画分析的同时,志愿者团队还通过分组陪伴、日常协助等方式,深入了解老人们的起居生活。从晨间洗漱、用餐习惯到休闲娱乐安排,志愿者们细致观察并记录老人们的个性化需求。

老人绘制的画

学生搀扶老人上轮椅
三、深化服务,赓续敬老情
此次吴越颐养院实践活动,是浙江农林大学学子践行“学思践悟、知行合一”的生动体现。团队将整理活动成果,并形成调研报告,为优化养老服务提供青年视角,同时持续关注吴越颐养院老人们的生活状况,计划在后续开展常态化帮扶活动。施寅老师表示:“青年学子在服务中读懂了中国老龄社会的现状,更坚定了科技助老、青春惠农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