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文版 | ENGLISH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团学要闻 - 正文
学习寄语精神  展现青春担当  |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暑期社会实践】千人百村社会实践——浙农林实践团在平谷之茅山后村实地调研


【发布时间:2023-07-28 11:19:12  阅读量: 次】


为深入了解学习平谷区“高大尚”发展理念,2023年7月17日,浙江农林大学“游金湖畔 享乡村情”实践团队前往茅山后村实地调研。

茅山后村书记马小勇为实践团队详细介绍了该村村民基本情况、主体支柱产业等。茅山后村整体呈“倒U型”,区域小气候明显,村域内遍布燕山山脉褐土,钾元素高,保水保湿好,使得“茅山后村佛见喜梨”种植业成为该村的主体支柱产业。

马小勇表示,茅山后佛见喜梨已取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符合绿色食品A级标准。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减少梨树产品质量差异化,引领村民对梨树种植统一防控防病,引进专家调研团队,茅山后村为成为标准化示范园做出很大努力。“咱们千万不要做那些不切实际的事。咱做的事儿都是可以反复推敲,可以实现,摸得着、看得见的。”

为进一步了解村内农业生产具体情况,实践团成员在李玉珍书记的带领下走访村落,采访多位佛见喜梨先进种植户,探究绿色果树日常种植方式。从与村民李亚文、唐友为的访谈中,成员们了解到选取品种的试验过程,佛见喜梨的发源历史、种植成本、销售途径以及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在佛见喜梨的解袋质检病虫害过程中,浙江农林大学实践团队与村书记一起拍摄了佛见喜梨宣传视频,了解科技小院种植的黑麦草作为有机肥料对佛见喜梨成长的重要作用。未来,茅山后村将打造田园综合体,以佛见喜梨为轴,发展第二、三产业,做出独具乡土特色的旅游观光生态园。

通过本次访谈,浙江农林大学“游金湖畔 享乡村情”实践团队走进实地,考察茅山后村佛见喜梨的种植环境,感受农民的日常生活,认识到茅山后村在梨树种植中的优势和目前所处的困境。未来的一个月,团队成员将更加深入挖掘茅山后村乡村发展和种植业技术革新的历程,牢记“强农兴农”的嘱托,进一步发挥实践团成员专业知识,为茅山后村的乡村振兴提出可实施性方案与建议。



上一条:【暑期社会实践】果园奇遇记:实践团队带你揭开神奇“罗幔杨梅”、猕猴桃的养生密码!

下一条:【暑期社会实践】“河”我一起,共护源头活水



【关闭本页】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活动中心219室)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0918 传真:0571-63732721 邮箱:tw@zafu.edu.cn
COPYRIGHT © 2021 共青团浙江农林大学委员会 TW.ZAF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 1440×900 分辨率 IE11.0 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