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文版 | ENGLISH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团学要闻 - 正文
学习寄语精神  展现青春担当  |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我在窗口写青春】以“美”相见,浙农林学子这样用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07-17 09:19:11  阅读量: 次】


园林学院“服务山区26县,助力共同富裕”艺术赋能乡村美丽庭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学院党委副书记徐达的带领下赴丽水市遂昌县开展服务实践活动。团队在三仁畲族乡与当地乡镇、村领导进行了座谈交流。

徐达首先简要介绍了园林学院的专业背景、服务实践团的成立背景与往年实践经历。服务实践团自2007年成立以来,连续15年深入我省乡村一线,为乡村提供免费庭院设计等景观设计提升服务,并通过艺术化的手段与方式,充分发挥学院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把设计图绘在祖国的大地上。

三仁畲族乡党委委员郭超代表乡领导热烈欢迎实践团队的到来,他认为本次院地合作是落实浙江农林大学“全校服务遂昌全域”的生动实践,他对项目的顺利开展充满期望。好川村

和小忠村村书记分别介绍了两村基本情况。好川村有着独有的“好川文化”,具有浓厚的个性特征,“好川文化”的发现填补了浙西南浙闽赣三省交界地区新石器时代的空白。近些年,好川村主要围绕着好川文化,摸索出一条用于推广和传播畲族文化,提升经济水平的致富之路。小忠村则是走上了“乡党委统领+8个村抱团+N农户增收”模式的共同富裕之路。通过成立遂昌县小畲味生态农产品公司,公司上门收购农户种植的笋、茶叶等一系列优质农产品,统一包装成“小畲味”品牌,借助新媒体运营平台的优势,打通农产品向商品转化之路,让乡民感受到共同富裕的魅力之处。

在调研过程中,好川村村支书邓科炜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好川村特有的“好川文化”。同学们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村民们对“好川文化”都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是在村落开发中却没有很好地落于实际建设,实践团成员通过与村民交流庭院营造“小妙招”——垃圾分类、废弃物改造利用、庭院植物配置、庭院小菜园营造等,激发村民们对庭院改造的积极性。在小忠村的调研中,实践团成员得知近年来小忠村干部积极寻求发展特色乡村的道路,创立品牌“小畲味”,通过新媒体渠道拓宽村民致富的渠道,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水平。通过实践团走访村落,发放问卷,并与村民进行深度交流,了解当地住户们的生活习惯,充分考虑他们的需求,接下来将结合实际进行设计。

本次实践活动将进一步挖掘和融入乡村文化和乡土元素,打造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美丽庭院,唱响“我在窗口写青春”最强音,助力建设遂昌美丽乡村。此次活动也受到了中天爱心慈善基金、遂昌县农业农村局、遂昌团县委的支持。



上一条:【我在窗口写青春】彩虹课堂绘声绘色,助力“双减”精彩纷呈

下一条:【我在窗口写青春】我校科技特派员师生团送技术下乡助力遂昌共同富裕



【关闭本页】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活动中心219室)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0918 传真:0571-63732721 邮箱:tw@zafu.edu.cn
COPYRIGHT © 2021 共青团浙江农林大学委员会 TW.ZAF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 1440×900 分辨率 IE11.0 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