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文版 | ENGLISH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团学要闻 - 正文
学习寄语精神  展现青春担当  |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我在窗口写青春】我校科技特派员师生团送技术下乡助力遂昌共同富裕


【发布时间:2022-07-17 09:01:19  阅读量: 次】


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两山”理念,浙江农林大学“红绿助振兴,林药践两山”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科技特派员许海顺老师的带领下赴往丽水市遂昌县金竹镇进行走访调研,了解当地中药产业发展现状。

图为团队成员与指导老师合影

“我们要在实践中践行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为振兴乡村注入大学生的青春力量。”在许海顺老师的教导下,实践团顶着炎炎的烈日,沿着坑洼的黄泥路,来到了遂昌三叶青种植基地,对各类中药材的种植环境以及种植模式进行了实地考察。一眼望去,漫山遍野的三叶青在一个个遮荫避雨架下肆意生长。除了三叶青外,还有黄精、白芨等中药,基地正在向中药多元化培育目标不断迈进。

同时,大棚种植模式也逐步向科技化转变,通过数字化的实时监测来提高温度与湿度的可调控性。独具特色的数字化种植方式在利于数字化乡村落地实施的同时,又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是“数字技术助乡村振兴”的有力佐证。

图为实践团成员观察三叶青种植情况

图为大棚内种植的各类中药

工作人员们在闷热的环境里忙着除草,或蹲着,或躬身,汗水浸润了衣裳,成员们看着身边熟练工作的叔叔阿姨们,深感到中药种植的不易。但三叶青种植基地的成立为当地农户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缓解了当地就业压力,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现在我们在家门口也能上班了,至少生活有个保障。”一位在这里工作的叔叔说到,饱经风霜的脸上带着踏实的笑容。

实践团成员与大棚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这个三叶青啊,要种三年呢,但是这个要经常清理杂草”工作人员给成员们介绍道,这不仅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三叶青生长范围,同时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高效地流向三叶青。中药产业种植取得的成果离不开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及工作人员的辛苦劳作。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大棚工作人员进行交流

三叶青的种植不仅充分利用了毛竹林环境和竹林废弃物,有效提高了毛竹林利用率,实现了毛竹林可持续经营发展循环经济,还采用了三叶青-高附加值作物(梨、桃、猕猴桃等等)的组合种植方式。这种独特的林下生态种植方式使当地的生长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在促进作物之间互相滋养的同时,将绿色效应最大化,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图为林下生态种植方式

图为成员们查看当地组合种植模式

在本次的实践活动中,科技特派员许海顺老师带领团队成员们调研探讨,就推进实现三叶青规模化生产提出了利用低温冻干技术等建议,为当地产业贡献青春力量。在调研过程中,成员们明白了“肯干、实干、能干”的三干品质的重要性,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为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一条:【我在窗口写青春】以“美”相见,浙农林学子这样用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下一条:【我在窗口写青春】助梦乡村,共赢未来¬—看浙农林学子探索未来乡村共富之路



【关闭本页】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活动中心219室)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0918 传真:0571-63732721 邮箱:tw@zafu.edu.cn
COPYRIGHT © 2021 共青团浙江农林大学委员会 TW.ZAF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 1440×900 分辨率 IE11.0 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