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响应“科技支农帮扶行动”社会实践的号召,为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勇作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校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果蔬病害及农药安全调查生物防治小组在袁静老师的指导下于7月3日在绍兴试验基地考察以后,7月6日迅速展开室内盆栽实验。
盆栽试验是将生长介质置于特制容器中在温室、网室或人工气候箱等设施中人工模拟、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的植物栽培试验。严格控制水分、养分、甚至温度、光照等条件,有利于精密测定试验因素的效应。小组通过盆栽实验得到自然条件下难以获得的数据,完成由自然到室内再回到自然的过程。
一、 健康土壤种植
试装一两盆确定所需要的土量,根据实验给盆编号。具体操作:将土壤磨细后装入盆内,距离盆口2cm处即可。播种2粒,距离稍远些。将土壤装满盆,最后放入有大量水的容器中等待1h,保证土壤完全吸收水分。重复操作,完成40盆的种植。生长出的健康幼苗将用于接种病菌和对照等叶部实验。

二、 病土培养
首先将健康土壤高温灭菌,保证只有病土里的病菌起作用。由于内部土壤不容易散热,过高的温度可能会把病菌杀死,所以需待土壤完全冷却后将病土与经处理后的土壤均匀混合。之后和健康土壤的处理方式一样,给予充足的水分。种植30盆,用于起指示作用,测试这种种植方式是否能给实体培养土传病害。
在这两次种植的过程中,成员们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第一次的浇水步骤要花费1h,这样会浪费大量时间,所以大家考虑将土壤浇透或者是在拌土的过程中就加入水,湿的土壤可以防止第二次浇水时大量粉尘随水流漂浮和流失。在科学这片广阔的海洋里,每一个人都是渺小而无知的,面对未知的领域,每个人都是摸石头过河,通过实践成员们学会了自己思考和总结,从而有所收获。
今天只是进行了盆栽实验的第一步,再过一周的时间成员们种下的黄瓜种子将会发芽并通过不断地摄取阳光来成长。如同幼苗破土而出、不断生长一般,成员们用实践盆栽实验来积累科研经验,用身体力行来完成践行新思想,奉献新时代的青年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