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文版 | ENGLISH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基层动态 - 正文
学习寄语精神  展现青春担当  |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文法学院】浙江农林大学2019“诗颂中华,歌咏青春”诗歌节——为你读诗(一)


【发布时间:2019-04-11 15:25:17  阅读量: 次】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北宋·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注释

(1)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双调四十百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

(2)西湖:指颍州西湖。

(3)争道:游人车辆争先而行。

(4)朱轮:漆着红色的轮子。汉制,太守所乘之车,以红漆涂轮。

(5)钿车:嵌上金丝花纹作为装饰的车子。

(6)相将:相随,相携,即手牵手。

(7)醉醒:醉酒的人和酒醒的人。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1030年(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他在政治与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他的词主要写恋情游宴,伤春怨别,表现出深婉而清丽的风格。词集有《六一词》、《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编》。

创作背景

欧阳修对颍州西湖可以说是深情一片。“宋仁宗皇祐元年,欧阳修迩来俯仰二十年间……思颍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也”(《思颍诗后序》)。并与梅尧臣相约,买田于颍,以便日后退居。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欧阳修出知亳州,特意绕道颍州,“盖将谋归休之计也。乃发旧稿,得自南京以后诗十余篇,皆思颖之作,以见予拳拳于颖者非一也”(《思颍诗后序》)。数年后,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几次游览后,创作了十首《采桑子》。这首即其中之一。

赏析

这首词是写清明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从侧面来写西湖之美。西湖景色迷人,是游人的最佳去处。其盛况如何,作者一开始点明节令后,就说:“满目繁华。”用一句话来概括当时红男绿女、车水马龙、熙来攘往的情景。接下去便作具体描述:“争道谁家”,在人群里,不知是谁东推西挤抢道前走,这就把那种闹哄哄的人群拥挤的场面活绘出来了。不仅行人众多,而且车辆也川流不息:“绿柳朱轮走钿车。”“朱轮”是用红漆涂过的车轮;“钿车”是用金属、宝石锒嵌作装饰的轿车。这是说,在绿柳那边,还有红色轮子、光彩闪耀的轿车来来往往呢!这两句回应了“满目繁华”句,是“满目繁华”句的具体描写。这里作者没有直接写西湖风光,而是写游人争先恐后涌到西湖边来,从这个侧面来表现西湖景色对人们的吸引力。

上片是写人们在清明上已来湖边游春的情景,下片则是写他们日暮兴尽而归的路上景象。人们经过一天的游春活动,到日暮时,相随而去。他们有些在节日野宴中喝得醉醺醺的,“醒醉喧哗”句,颇有份量。它把那些不管是醉的、醒的、歌唱着的,嬉笑着的,高谈阔论的,各种欢乐的声音,各种欢乐的姿态,都包括在里面。总之,一片喧哗声伴着人流而去。这里作者没有写游宴如何欢乐热闹,但这两句实际上已展现出了上文所提到的“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的热闹情景。结句,再从远距离来写归途中的人流:“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人们沿着弯转高低的路走向城头,一眼望去都是花。这里的“花”是泛指,一方面是指深春路边的野花正开,一路不断,花伴人行;另一方面是人流中如花一般的姑娘们,她们头上带着花;人们衣着的艳丽和朱轮钿车的秀色等,意思是花花绿绿直到城头之意。所以句中用个“总”字。

此词从开始到结束都贯穿着“繁华”。“喧哗”的节日气氛,把读者也卷入这气氛之中,领受节日的欢乐。读完这首词,再回头看看第一句:“清明上已西湖好。”就不难看出,作者是借节日的繁华来赞美“西湖好”的。词中每一句都有丰富的内涵,全词构成一幅生动壮美的游春图。

相关节日:上巳节

又称“春浴日”、“女儿节”,也是中国最古老的的情人节。中国古时便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该节日可追溯至周朝。周朝巫术迷信流行,每年三月的“上巳”(上旬的“巳”日)日,女巫都要在河边为人们举行除灾祛病的仪式,谓之“祓禊”。因农历三月上巳日的具体时间每年都不固定,为了便于记忆和统一,从汉朝开始,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便被定为“上巳”;到了魏晋时期,就把三月初三明确固定为上巳节。

一、流觞曲水

上巳节时人们除了在水边举行“祓禊”仪式,还把它当成了宴饮游玩的好时机。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宴饮游玩,还衍生出我国著名的传统文化娱乐形式——流觞曲水。所谓流觞曲水,就是文人墨客按秩序坐于流波曲水边,一人置酒于杯使其顺流而下,酒杯止于某人面前,某人即取而饮之,然后作诗,作诗不成便罚酒。此外,还发生了一件流芳千古的佳事,即王羲之创作著名的《兰亭集序》。

二、荠菜煮鸡蛋

“三月三,荠菜(地菜)煮鸡蛋”。在湖南湖北等地每逢农历三月初三,都有荠菜煮鸡蛋的习俗,寓意吃了荠菜煮的鸡蛋,一年当中腰腿不疼、头不疼。

(文法学院团学编辑)



上一条:【文法学院】浙江农林大学2019“诗颂中华,歌咏青春”诗歌节——为你读诗(二)

下一条:【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与杭州福斯特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作



【关闭本页】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活动中心219室)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0918 传真:0571-63732721 邮箱:tw@zafu.edu.cn
COPYRIGHT © 2021 共青团浙江农林大学委员会 TW.ZAF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 1440×900 分辨率 IE11.0 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