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词
【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
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
蜻蜓飞上玉搔头。
注释
(1)春词:春怨之词。"春词"为白居易原诗题目。
(2)宜面:脂粉涂抹得与容颜相宜,给人一种匀称和谐的美感。一作"粉面"。
(3)朱楼:髹以红漆的楼房,多指富贵女子的居所。
(4)春光:春天的风光、景致。
(5)中庭:庭院;庭院之中。汉司马相如
(6)蜻蜓:暗指头上之香。玉搔头:玉簪,可用来搔头,故称。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译文
浓妆艳抹打扮一新下红楼,
深深庭院春光虽好只添愁。
走到庭中查数新开的花朵,
蜻蜓有情飞到了玉簪上头。
题解
《和乐天春词》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为友人白居易的《春词》创作的一首和诗,收录于《全唐诗》中。
此诗抒写宫怨闺情,但与其他同类诗迥然不同,描写一位宫女扮好新妆却无人赏识,只能百无聊赖地独自数花朵解闷,引得蜻蜓飞上头来的别致情景。诗人通过对宫女神态的传神刻画,表现了她不胜幽怨之情。诗意别出心裁,富有韵味。
“蜻蜓飞上玉搔头”,这是十分精彩的一笔。它含蓄地刻画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它还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而且也意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这无知的蜻蜓。
真是花亦似人,人亦如花,春光空负。这就自然而含蓄地引出了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题。
诗的结尾是出人意料的,诗人剪取了一个偶然的镜头──“蜻蜓飞上玉搔头”,蜻蜓无心人有恨。它洗炼而巧妙地描绘了这位青年女子在春光烂漫之中的冷寂孤凄的境遇。
新颖而富有韵味,真可谓结得有“神”。
(文法学院团学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