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京杭大运河桥西老工业带空间改造及社会评价调查研究”实践团于7月6日-11日前往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参观学习,并实地走访了桥西老工业带,深度体验了为期六天的实地调研活动。

团队成员在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正门口拍摄合影
京杭大运河历史悠久,杭州作为其南端终点,地位举足轻重。在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内,团队成员观摩了精致逼真的历代船只模型,研读了丰富详实的文献史料,系统了解了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变迁脉络。

在‘中国大运河’石碑前拍摄团队合影

运货船只的实体模型
拱宸桥区域在计划经济时期聚集了杭州第一棉纺厂、大河造船厂等一系列国营工厂。在工业产业衰退之后,桥西段进行一系列空间改造。团队成员通过文献阅读、现场踏勘、影像记录等方式,详细考察了工业建筑空间改造策略与手法。

团队成员在中国剪剑博物馆

团队成员在中国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门口合影

创意园区改造现状

小河公园油罐改造现状
活动后期,成员考察了桥西与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及业态情况。街区保留原有空间尺度与肌理,在保护特色建筑构件的同时并植入现代材料和丰富多元的业态,形成了良好的“慢生活街区”。

小河直街的街景

桥西直街的街影

团队成员在拱宸桥的合影

拱宸桥
基于实地走访的所见所闻,团队成员也精心绘制了一份详实的桥西老工业带工业遗产地图。

团队绘制的桥西老工业带工业遗产地图
通过本次实践,团队成员真切感受到,在守护工业历史印记的同时,通过加建改造手法与现代材料的适度融入,实现了新旧元素的和谐共生,不仅显著提升了区域活力,更让工业遗产得以有机融入当代城市生活,成为承载历史文脉与生活气息的独特空间。
图片/汪燕 吴添翼
文字/汪燕 井永琪
终审/董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