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我院“山水赋能,青鸢展翅”实践团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青山村,围绕湿地自然保护与生态体验教育展开实践调研。
为响应国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召,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充分发挥青春力量和专业知识,积极投身乡村教育创新,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青山自然学校大门处
实践活动开始前,团队利用线上作业与线下调研深入了解青山村生态变迁史,积极对接村委会,签订协议并联动在地机构建立周例会机制,与青山村自然学校、村委会、设计图书馆、水源保护单位建立稳固合作关系,形成“政-校-社-企”四方联动机制,为项目落地实施提供良好的资源和平台保障。

实践招募推文海报
团队通过系统性筹备,利用“高校导师+乡土导师”协同授课的双轨育人机制,促进“专业理论-在地实践”深度融合。同时开发“视听触味嗅”多维课程,研发《自然研学课程包》,以“自然学校+”场景化赋能为核心,打破青少年与自然的疏离感,构建“生态实验室+乡土创客坊+心灵疗愈舱”三位一体教育空间,实现“自然认知-文化传承-社区共建”闭环。

活动流程撰写
活动内容包括湿地鸟类、昆虫观察、水体生物调查、自然艺术创作、创意摊位展示等,让青少年学员提升生态认知能力,自觉展开自然探索,强化青少年对水源生态系统的理解与情感连接,激发其生态保护意识。

植物标本制作讲解PPT
在接下来的实践中,团队将依托精细化课程体系与安全保障机制,推动自然教育实践落地青山村,助力乡土生态
素养培育范式构建。

成员进行课前准备
图片/吴施洁
文字/吴施洁
终审/董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