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我院“用艺术解锁流量密码,打造‘乡村网红’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在风景园林学科教工党支部的带领下,赴安吉县天荒坪镇大溪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由党支部成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多专业团员组成,吴剑、王静、丁云、陈丹秀四位指导老师与村委委员、村委助理姚洋全程参与。

实践团成员合照

古村落实地考察图
当日,实践团以徒步方式深入村落,沿古道一线、漂流季拟设打卡点及旧垃圾房及其周边环境开展实地踏勘,现场测量并记录空间维度数据,观察客流特征,随后与村民代表进行深度访谈,系统收集实际使用诉求。调研资料同步整理,依据村委会提供的具体需求清单,多学科成员协同推进庭院设计、乡土文创、旅游路线规划、宣传视频拍摄等“项目实践”内容的初步方案构思。

成员调研考察图
在党支部的持续引领下,团队已明确下一步行动路线:调研成果将迅速转化为落地实践,围绕漂流打卡点、古道标识系统、旧垃圾房美化改造三大核心项目,进一步深化创意设计,细化实施方案。

旧垃圾房美化改造前图片
期间,团队将主动对接教工党支部,携手村委会及社会力量,整合企业资源,形成多方联动的共建格局,确保设计方案从纸面走向现场。

旧桥现状图
此次以党建为引擎的社会实践,既是一次智力下沉,也是文化赋能,它将为大溪村注入独具辨识度的文旅新IP,唤醒沉睡的乡村资源,激发持续的内生动力。随着党支部与地方同频共振、共育共享,大溪村有望在经济效益、社会治理、人才培育、文化传承等多个维度实现协同跃升,最终走出一条文化振兴引领全面振兴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图片/毛梓苧
文字/毛梓苧、龚敏敏
终审/董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