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我院“e路青法·乡约生态”实践团深入基层社区与乡村,聚焦“提升环保意识,筑牢法治根基”主题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面向农民、老人、儿童等重点群体,系统开展了环保法治宣传与科普教育活动,致力于提升基层群众环保意识,推动生态文明理念落地生根。

实践团成员合照
一、立足基层需求,锚定环保法治宣传新坐标
针对当前基层环保意识薄弱的现状,实践团致力于生态环保意识亟需提升的基层区域。本次实践旨在通过法规解读、案例讲解和实用技术推广相结合的方式,探索面向不同群体的精准化、实效性环保科普与法治教育新路径。

新建村村貌
二、深耕多元群体,探寻精准宣教实践路径
实践团与基层社区深入对接,确立了“法规普及、意识提升、行为引导”三位一体的实践方向。实践团成员系统走访了不同社区和乡村,针对性地开展面向农民、老人等群体的宣教活动。
(一)田间说法:法规案例与技术推广助农护绿
团队成员深入乡村,结合农业生产实际,通过剖析违规使用农药化肥、秸秆焚烧等案例,讲解其后果与危害,并推广生态种植等环保技术,引导农民科学种养、依法保护环境。

新建村劳动人民人们休息场景
(二)银龄科普:生活化环保知识守护社区家园
在社区活动中心等场所,成员采用讲解垃圾分类知识、保护社区绿地的意义等。结合老年人关心的健康话题,阐释环境污染对健康的潜在影响,引导他们成为社区环保的积极践行者和监督者。

实践团成员在村委会进行普法宣传
三、凝练核心价值,擘画绿色未来新图景
本次实践系统梳理了基层不同群体在环保认知的主要特点与需求。在下一阶段,实践团成员针对不同群体反馈,总结面向农民、老人、儿童的有效宣教方法,探索建立常态化的环保法治科普合作机制,为提升全民环保法治素养、共建美丽家园贡献青春智慧。

实践团成员对本地青年进行普法活动
图片/虞茜乔 方雨晴
文字/童于珂
终审/董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