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文版 | ENGLISH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基层动态 - 正文
学习寄语精神  展现青春担当  |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园林学院】“青垄ART+”实践团赴开化县下淤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五)


【发布时间:2025-08-01 18:47:03 园林学院 阅读量: 次】


7月1日至15日,我院“青垄ART+”脉流计划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赴衢州市开化县下淤村,开展了为期1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从初识乡土到深耕探索,团队以“艺术激活乡旅潜能”为核心,用青春智慧为村庄旅游发展注入鲜活动能。

马金溪风貌

实践首站,团队便踏上“寻根之旅”——走进浙西革命斗争纪念馆,在泛黄的史料与生动的展陈中触摸红色记忆;漫步根宫佛国景区,于巧夺天工的根雕艺术里感受非遗魅力;驻足开化县文化客厅,系统了解县域未来发展规划与特色民俗传统。这场“预热调研”让成员们快速把握开化县的历史文脉与发展方向,为聚焦下淤村的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实践团前往景区

自7月2日起,团队正式扎根下淤村,以“脚底板”丈量乡村肌理:穿梭在错落有致的村落巷道,记录老房改造的潜力;驻足于清澈蜿蜒的溪边水岸,观察亲水节点的利用现状与游客动线;穿行在绿意盎然的田间地头,探寻农耕体验与旅游融合的可能性。成员们不仅是细致的“资源勘探者”,系统梳理村内旅游节点的优劣势,更主动当起“倾听者”——在艺术家工作室里与创作者深谈,讨教如何让当地民俗文化“看得见、带得走”。这些带着温度的声音,都化作团队构思方案的重要养分,围绕配套服务升级、农旅场景创新、民俗IP打造等方向,他们反复打磨思路,期待让村内闲置资源“活”出价值,让游客从“匆匆路过”变为“驻足流连”。

团队成员访谈游客

15天的实践虽已落幕,但青春与乡村的联结仍在延续。浙江农林大学“青垄ART+”脉流计划实践团带着满满的调研成果暂别下淤村,而那些关于乡旅赋能的思考与方案,将成为种子播撒在这片土地上。未来,团队将持续完善实践成果,期待以更精准的创意助力下淤村走出一条“文化有温度、旅游有活力”的乡村振兴路,让青春力量真正扎根乡土、开花结果。

团队合影

图片/俞星辰 俞梦婷

文字/ 陈楚晗

终审/董雨鑫



上一条:【园林学院】“根宫循迹”实践团赴衢州市开化县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三)

下一条:【园林学院】“枥境守望 根脉永续”实践团赴舟山普陀岛开展暑假实践(一)



【关闭本页】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活动中心219室)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0918 传真:0571-63732721 邮箱:tw@zafu.edu.cn
COPYRIGHT © 2021 共青团浙江农林大学委员会 TW.ZAF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 1440×900 分辨率 IE11.0 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