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我院“古树长青·乡韵长情”暑期社会实践团进行最后一天的实地调研。实践团在这个古韵悠长的下坊村中与这位沉默而坚毅的守护者——“百年樟树”相遇,亦在它的诉说下看见下坊村的变迁,领略时间长河里的瑰宝。

村庄路口示意牌

成员留影
实践团跟随村委会负责人探访县城其他地方的古树,所遇古树多为樟树,它们形态各异,但每棵都深扎土地,树形高大,树冠优美。它们静静地伫立在村庄的怀抱里,是村庄里最古老的村民。无论村庄如何规划与改动布局,总会先为它们留出一席之地。站在古树下,人类更显渺小。但古树总愿意投下阴影,给人类遮阳避暑。 樟树给予村庄无尽的庇护和精神寄托,而村庄里的人们则以敬重和爱护回报樟树。实践团成员们感叹于古樟树与村庄间的情谊,并从中体悟到对古树名木保护的重要性。

其他古树

其他古树

其他古树
告别下坊村,实践团在辽阔的稻田尽头看见南丰最高峰——军峰山,正迎接夕阳的坠落。樟树粗糙的皮肤构成山河一方蜿蜒的纹路,刻着几百年来南丰县的变迁。实践团认识到,古树不仅是一棵树,更是无价的文物。它们承载着历史、文化和人们的情感,在岁月的流转中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

调研结束途中

调研结束途中

军峰山剪影
后续,实践团将收集的资料与图片整理成册,制作宣传册和文创产品。在此次实践中,实践团不仅亲身感受了乡村风光,近距离触摸了大地瑰宝——古树,深刻体会到保护古树名木的重要意义,而且对当地文化也有了更鲜活的认知。同时,实践团还将坚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行动践行信念,持续投身于古树名木保护、自然生态守护及乡韵文化传承的实践中,进而让绿色根脉与文化记忆在新时代焕发更持久的生命力。

标本
图片/徐意如 谭文静
文字/唐榕 徐意如
终审/董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