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我院“古韵新声,寻迹罗阳”暑期社会实践团重返泰顺县罗阳镇上交垟土楼。在曾氏传承人曾老师引荐下,团队叩开了土楼核心区曾家厅堂的大门,与年逾古稀的曾母展开深入对话,终于揭开了尘封百年的土楼祭祀文化密码。

土楼风貌1
此前,团队虽已完成对土楼建筑特色、防御体系及曾氏家族聚居史的系统调研,但关于祭祀礼仪的诸多细节,因年代久远、史料稀缺,始终成谜。此次专程拜访被尊为“家族活历史”的曾母,这成为破解谜题的关键突破点。
在充满生活气息的厅堂里,成员们围绕祭祀核心环节——从时间节点、具体流程、供品规制到古老唱诵内容及其凝聚宗族的力量,展开细致求教。曾母虽年事已高,却思维清晰,以鲜活记忆为年轻一代勾勒出土楼祭祀的完整图景与精神内核。

访谈1

土楼风貌2
访谈中,成员们专注聆听、详实记录,通过积极追问与分享理解,实现了真诚的代际交流。这场对话不仅高效传递了知识,更让成员们深切触摸到土楼居民守护文化根脉的执着与深情。曾母的口述成为填补土楼祭祀文化研究空白的一手“活态”史料,其文化价值弥足珍贵。

访谈2
此次深入探访,标志着实践团对世界文化遗产地上交垟土楼的研究从物质空间成功拓展至非物质的精神传统领域。团队获取的珍贵口述资料,为解码浙南古村落宗族文化提供了关键拼图,更彰显了青年学子在田野中追寻文明印记、助力活态传承的坚实脚步。这批满载历史温度的资料,将为后续研究与保护提供重要基石。

土楼模型全景

团队成员合照
图片/方子翔
文字/张宇迪
终审/董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