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文版 | ENGLISH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基层动态 - 正文
学习寄语精神  展现青春担当  |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园林学院】“古韵新声,寻迹罗阳”实践团赴泰顺县罗阳镇上交垟土楼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三)


【发布时间:2025-07-14 20:13:09 园林学院 阅读量: 次】


7月1日,我院“古韵新声,寻迹罗阳”暑期社会实践团重返泰顺县罗阳镇上交垟土楼。在曾氏传承人曾老师引荐下,团队叩开了土楼核心区曾家厅堂的大门,与年逾古稀的曾母展开深入对话,终于揭开了尘封百年的土楼祭祀文化密码。

土楼风貌1

此前,团队虽已完成对土楼建筑特色、防御体系及曾氏家族聚居史的系统调研,但关于祭祀礼仪的诸多细节,因年代久远、史料稀缺,始终成谜。此次专程拜访被尊为“家族活历史”的曾母,这成为破解谜题的关键突破点。

在充满生活气息的厅堂里,成员们围绕祭祀核心环节——从时间节点、具体流程、供品规制到古老唱诵内容及其凝聚宗族的力量,展开细致求教。曾母虽年事已高,却思维清晰,以鲜活记忆为年轻一代勾勒出土楼祭祀的完整图景与精神内核。

访谈1

土楼风貌2

访谈中,成员们专注聆听、详实记录,通过积极追问与分享理解,实现了真诚的代际交流。这场对话不仅高效传递了知识,更让成员们深切触摸到土楼居民守护文化根脉的执着与深情。曾母的口述成为填补土楼祭祀文化研究空白的一手“活态”史料,其文化价值弥足珍贵。

访谈2

此次深入探访,标志着实践团对世界文化遗产地上交垟土楼的研究从物质空间成功拓展至非物质的精神传统领域。团队获取的珍贵口述资料,为解码浙南古村落宗族文化提供了关键拼图,更彰显了青年学子在田野中追寻文明印记、助力活态传承的坚实脚步。这批满载历史温度的资料,将为后续研究与保护提供重要基石。

土楼模型全景

团队成员合照

图片/方子翔

文字/张宇迪

终审/董雨鑫



上一条:【园林学院】“青耘乡野”实践团赴开化县音坑乡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二)

下一条:【园林学院】“金山绿水,星村振兴”实践团赴开化县金星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五)



【关闭本页】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活动中心219室)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0918 传真:0571-63732721 邮箱:tw@zafu.edu.cn
COPYRIGHT © 2021 共青团浙江农林大学委员会 TW.ZAF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 1440×900 分辨率 IE11.0 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