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团简介
团队名称:浙江农林大学“乡村振兴·青春笃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
指导老师:杨优优、蒋培、姜瑶
团队成员:张伊诺、杨然、董鑫、吕娜、杜优珂、斯凯文、郑寓灏
8月17日,浙江农林大学“乡村振兴•青春笃行”社会实践团走进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十九郎村,以“产业调研+实践赋能”双路径深入探索乡村振兴的齐鲁模式。实践团对话基层治理者、体验特色产业链、试水电商新赛道,在田野间书写青春答卷,让“课本知识”与“乡土实践”碰撞出智慧火花。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前的合影
一、对话“头雁”,重走十年发展路
实践团成员与“山东省劳动模范”鸣羊新村(原十九郎村)牛刚祺书记展开深度交流,十年奋斗的画卷就此展开。牛书记向成员们介绍到:十年前的鸣羊山,荆棘遍地、枯草丛生,1200余亩的荒地该何去何从?村党支部在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后,当即决定“开垦荒山”——一个字就是“干”。这一干,就是十年,荒山变成“花果山”,现在的鸣羊山,漫山翠绿,种植苹果、皇冠梨、水蜜桃等700余亩,带动村集体年收入突破百万。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村书记座谈
创业初期,总有许多困难,十九郎村也不例外。“小范围的试验成功后,我们发现没有钱买更多的苹果苗子了,灌溉的水源也不够了。”这让当时的村委焦头烂额,牛书记当即拍板,决定带头捐款买苗挖井。可是挖井的“难”不仅在于地下150米仍无水源,更在于如何在质疑声中“坚持”。最终,书记顶住压力继续挖,泉水也在地下170米处喷涌而出,牛书记硬是把井深打到地下240米,水源更足,水量更大,保障了农作物用水。就这样,十九郎村“关关难过关关过”。十年来,村支部领办合作社,投资百万元建设苹果干加工基地,产品入驻山东新闻大厦、章丘华联等高端渠道,并斩获“中国苹果产业榜样品牌”殊荣。当被问及心得感悟,牛书记深情表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事在人为,只要坚持干,绿水青山就能变成群众的‘钱袋子’。”

图为实践团成员听村书记讲解鸣羊新村规划建设
二、沉浸体验,触摸产业活脉搏
在牛书记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实地来到了苹果种植基地。穿行于广阔的果园中,牛书记举着苹果向大家介绍:“想要果干好,苹果质量不能低。咱们的苹果在山坡上,昼夜温差大,糖分积累多;又是富硒土,有多种微量元素;灌溉的水源还来自百脉泉,这让我们的苹果甜味得天独厚。”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种植基地的合影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村书记在鸣羊山顶合影
苹果干制作基地内,烘干生产线与传统晾晒工艺形成鲜明对比,零添加的“十九郎鸣羊山”牌苹果干正在有序生产。据了解,十一斤苹果才能做一斤苹果干,实践团的成员们不禁感叹:“浓缩的都是精华。”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苹果干制作基地
三、云端助农,青春力量新引擎
最具挑战的实践环节当属“直播带货初体验”。在林果专业合作社电商直播间,同学们化身“新农人主播”,围绕“纯天然零添加”“风味独特”等核心卖点开展销售。短短半小时内,直播间热度便冲到了小时榜第四,有效提高了苹果干的销量。“通过直播我们发现,消费者不仅关注产品品质,还想了解背后的故事。”郑寓灏同学提到。这也为之后的销售提供了更多卖点上的启发,助力打造“有温度的农产品”。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与十九郎鸣羊山林果专业合作社的助农直播
暮色中的鸣羊山生态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标语在晚霞中格外醒目。此次实践不仅让同学们见证了荒山变“花果山”的生态奇迹,在产业调研、直播助农等实践中对乡村振兴有了更深的理解,更为同学们带来了人生启发与信念支持。正如牛书记所言:车到山前必有路,保持一股“牛”劲,顶住压力,一往无前。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鸣羊新村村干部的合影
“乡村振兴·青春笃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