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文版 | ENGLISH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团学要闻 - 正文
学习寄语精神  展现青春担当  |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暑期社会实践】安吉三地实践解码“两山”理论:从生态保护到价值转化的振兴之路


【发布时间:2025-08-26 21:21:43  阅读量: 次】


实践团简介

团队名称:浙江农林大学“两山二十载乡村新画卷”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

指导老师:施寅

团队成员:徐楼瀚、林一凡、吴佳祺、陈诺、陈镜仰、吴佳伟、李思贤、楼天星

7月28日,由浙江农林大学9名师生组成、现代农学院团委书记施寅带队的“两山二十载・乡村新画卷”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圆满完成为期三周的乡村发展经营实地调研。实践团聚焦“两山”理念引领下的乡村发展模式,深入安吉县5个典型村落,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和深度访谈,系统总结出可复制推广的“安吉方案”。前期筹备扎实推进,调研工作有序展开。

图为绿水青山景观石

一、前期筹备扎实推进,调研工作有序展开

抵达安吉后,实践团首先用3天时间系统研读当地近二十年乡村发展文献,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调研方案。随后,团队分赴各调研点,精准解锁不同乡村的振兴密码。

二、三大典型村落实地调研:解码“两山理念”引领下的乡村振兴路径

(一)余村: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生态旅游驱动乡村蝶变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余村


图为实践团观看两山理论发展记录片

天荒坪镇余村的转型历程备受关注。实践团实地考察矿山遗址公园等场所,详细追溯其从“卖石头”到“卖风景” 的产业升级之路。余村游客服务中心导游向实践团系统介绍了村庄历史及其与“两山”理念的渊源。

(二)大竹园村:“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创新模式实现双赢

灵峰街道大竹园村的“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模式,为城郊型村庄发展提供了借鉴。该村通过“按户分房”政策创新,将集体建设的128套民宿用房分配给村民经营,村民无需承担房租成本,仅需按营收比例向村集体缴纳管理费。

“这一模式降低了村民创业风险,疫情期间我们村民宿存活率比周边高30%。”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长周浩算了一笔账:2024年全村民宿平均入住率达68%,带动村民户均年增收4.2万元,村集体通过管理费实现年收入180万元。目前,该村已整合农田、林地等资源打造亲子农场、农耕体验区,形成“住宿+体验+农产品”的产业链,年吸引长三角地区游客超80万人次。


图为周浩介绍大竹园村

(三)小瘾・半日村:文创产业融合,激活乡村活力与价值

横山坞小瘾・半日村的文创产业融合模式同样亮眼。2024年,该村整体营收达7000余万元,较2021年增长14.8%,其中单家餐厅年营收超1800万元,还先后斩获多项荣誉。“文创产业融合型”模式不仅激活了乡村活力,更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核心引擎。


图为小瘾·半日村夜景

三、实践感悟:理论照进现实,坚定乡村振兴信念

在安吉的土地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已从书本文字转化为生动现实。这片土地从过去依赖矿山、水泥厂的发展困境,到如今凭借生态优势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华丽转身,既彰显了理论的强大指引力量,也坚定了人们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信念。安吉的蜕变,成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典范。


队员合影



上一条:【暑期社会实践】喜报!我校3支团队入选“财经报国青年力行”2025年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

下一条:“双百双进”社会实践|浙农林学子以宣讲服务为笔,书写乡村共富新篇



【关闭本页】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活动中心219室)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0918 传真:0571-63732721 邮箱:tw@zafu.edu.cn
COPYRIGHT © 2021 共青团浙江农林大学委员会 TW.ZAF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 1440×900 分辨率 IE11.0 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