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安吉“竹”迹,两山理念下绿色实践新篇暑期实践团探访全国首个“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
实践团简介
团队名称:浙江农林大学“廿载青绿路,安吉实践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
指导老师:张吕浩
团队成员:崔贤文、曹思怡、安书涵、宋思晓、彭嘉颖
为深入探究安吉县如何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竹产业,7月6日,“廿载青绿路,安吉实践行”暑期实践团在张吕浩老师带领下,走进安吉“以竹代塑”展馆,探寻竹产业赋能“两山”理论转化、书写乡村振兴绿色答卷的创新路径。
作为全国首个“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该展馆生动呈现了安吉竹产业的创新成果。讲解员白老师介绍,竹产业是安吉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以竹代塑”的探索更是将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她特别提到,2022年,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以竹代塑”倡议被纳入成果清单;同年,中国政府和国际竹藤组织联合发布该倡议,安吉积极响应,率先建成首个“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及配套展厅。

图 1 实践团学习“以竹代塑”馆的由来
在生活用品展区,竹扇轻摇生风,竹纤维毛巾触感柔软——白老师着重介绍其天然抑菌与吸湿透气的特质,以及与绵混纺带来的舒适体验。家具展区内线条简约的竹桌椅、竹制房卡等产品,彻底打破实践团对竹材“原始粗糙”的固有印象。

图 2实践团感受竹扇的魅力

图 3实践团体验家具的舒适

图 4 实践团参观生活展区
更令实践团成员惊叹的是竹材的“变形”潜力。竹浆制成的餐盘水杯可自然降解;添加竹粉的可降解塑料袋也亮相展台——这正是当地政府重点推广的方向。最颠覆认知的则是坚韧如钢的“重竹”,可替代钢材用于建筑支撑,而竹材替代传统木材用于家装,则是对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展馆一角,竹制文具(如铅笔、书签)及竹笋酒、竹饮料等特色食品,则展现了竹产业与日常生活的深度交融。

图 5“以竹代塑”展馆内的竹制产品

图 6竹蜻蜓玩具

图 7实践团惊叹于“重竹”
安吉之竹,已不止是自然的馈赠;它正以科技为笔,以创新为墨,在一代代人的接力中,奋力书写着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篇章。竹扇的微风,重竹的强度,可降解竹盘的质感,都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最鲜活的注脚。此次参观不仅让实践团成员触摸到产业前沿的创新脉动,更在他们心中深深植根:守护绿水青山,需要这样的智慧与行动,而青年一代,正是未来绿色答卷的重要书写者。
图、文/ “廿载青绿路,安吉实践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
编辑/
初审/项光垌
二审/张吕浩
终审/李佳慧
出品/浙江农林大学学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