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护渔·食安万家”
实践团简介
团队名称:“大渔与安”农安科普宣讲团
指导老师: 王东辉
团队成员: 孙智、丰家伟、樊有祥、金云茜、朱苡欣、丁雪颖、陈婧婧
为深入贯彻落实农产品安全国家战略,提升公众对水产品安全的认知水平,浙江农林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农安科普宣讲团1号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余杭区杜甫村及云创社区,开展一系列以“科学护渔·食安万家”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专家筑基、科普惠民、互动创新”三大行动,将专业的水产品安全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实现科技赋能与民生需求的深刻对接。
一、实践流程:科技赋能与民生服务的三重奏
(一)专业筑基:科技护航食品安全
7月4日实践团赴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开展学习,通过专家座谈、实验室观摩和精密仪器操作学习,系统掌握了水产品安全检测技术体系,深入了解色谱分析、质谱检测等现代化手段的应用,为后续科普活动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二)科普惠民: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7月4日实践团转赴余杭区杜甫村开展社区科普宣讲与问卷调查,通过PPT宣讲、科普视频播放和《水产品安全指南》发放,向居民普及水产品选购、储存及食用的科学方法。问卷调查收集了群众需求,实现科普内容的精准投放。


(三)互动创新:寓教于乐激发参与
7月5日实践团联合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深入云创社区,开展了主题为“水韵云创,农安同行”的科普行动。团队创新设计了“有奖竞答”和“快检趣味实验”,让居民亲手操作水质检测试纸,直观感受科技的力量。这种沉浸式体验打破了传统科普的单向灌输模式,极大提升了公众的参与热情,实现科技知识的快乐教育。


二、实践意义:从实验室到社会的青春担当
本次实践活动通过专业检测技术与民生需求的深度对接,探索出一条科技赋能农产品安全科普的创新路径。实践过程中,团队将实验室精密仪器与快检手段有机结合,使高深的检测技术转化为居民可理解、可操作的生活常识,拉近了科学与公众的距离,有效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与安全意识。通过互动体验、情景模拟等寓教于乐的形式,改变传统科普单向灌输的模式,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为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提供新思路。通过多方联动、多措并举,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雏形,真正实现科技惠民、知识为民,让水产品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共同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团队成员以专业知识和务实行动,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真正实现“校园智慧”与“民生需求”的深度融合。
本次实践活动,团队以水产品安全科普为笔,绘就“科技护渔、食安万家”的青春画卷,不仅提升社区居民的水产品安全意识和科学素养,也为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贡献青春力量。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拓展科普形式,为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图、文/“大渔与安”农安科普宣讲团
编辑/
初审/项光垌
二审/王东辉
终审/李佳慧
出品/浙江农林大学学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