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文版 | ENGLISH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基层动态 - 正文
学习寄语精神  展现青春担当  |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环资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寻访习总书记足迹”红色GIS社会实践团探寻龙门秘境


【发布时间:2021-07-17 18:33:09  阅读量: 次】


信仰之火熊熊不息,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为深入学习革命历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刻入骨髓、融进血液,2021年7月15日,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寻访习总书记足迹”红色GIS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党委副书记冉琰、学院专职组织员侯蕊的带领下探寻龙门秘境,追逐红色印记。在讲解员的陪同下,实践团走进红色基地,先后来到龙上临安新四军驻军旧址、刘别生旧居遗址、新四军广场、高虹新四军纪念馆进行实践学习。

革命星火生生不息。龙上临安新四军驻军旧址是苏浙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支队的野战医院,同时为新四军提供后勤保障。龙上新四军驻军旧址前新四军广场上,“不忘初心共筑梦,继续前行书华章”十四字标语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熠熠生辉。刘别生旧居遗址,是时任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支队队长刘别生在部队驻扎龙上村时的居住地。他12岁参军入伍,投身革命17年,出生入死,南征北战,屡建奇功,1945年6月,为了守护他热爱的家国,将年轻的生命留在浙江新登。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进入高虹新四军纪念馆,“红色气息”扑面而来,讲解员依次介绍了新四军进驻临安后的日常生活和抗战事迹。从三次反顽战争到抗战胜利,在这里,军民关系好比鱼水,群众们积极支援新四军抗战,帮助新四军筹集、运送军粮,为争取抗战胜利而共同努力奋斗着。纪念馆中,一件件革命文物,一个个鲜活故事,承载着沧桑而厚重的历史,刻印着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见证了新四军奋不顾身的伟大牺牲。

青山有幸埋忠骨,猷溪踏浪奔前锦,那可歌可泣的浩然之歌,回荡在高虹的青山绿水间,更深深扎根于实践团每位学子的心中;那深邃星空的长明之星,照耀着高虹儿女前行的路途,更为实践团每位学子指明了红色之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聚合力,传承红色精神,在这新四军曾经战斗过的红色土地上,续写新时代的最强篇章。回望新四军在高虹的激情燃烧岁月,定格成高虹历史长河的惊鸿一瞥、灿烂一瞬,让红色薪火永不熄灭,永放光芒。

永不消逝的红色电波,遇见你就是最美丽的意外。在追逐红色印记的走访调研过程中,实践团遇见了可爱的人——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卫生队护士耄耋之年的郝巧仙。在采访中,郝巧仙老前辈回忆道:当年入朝作战时,她是跟着部队从成都出发,靠双脚一步一步丈量从祖国到朝鲜的土地。为了躲避美国空军的空袭,志愿军都是选择夜里急行军,每天要跟着队伍走一百多公里的夜路,即便是卫生队的女兵也要携带大量的行李,尤其是兵工铲,更是每个志愿军战士的标配,方便休整时挖掘简易防空洞保护自己。当时的医疗设施十分落后,医疗资源更是极度匮乏,连包扎伤口都往往是用绷带进行简易的处理。口粮更是极度稀缺,甚至有时小小的一口炒面粉就是一餐饭。战场无情,美军更是手段残忍,不要说沾上了一点火星就性命难保的燃烧弹,即便是炮弹爆炸后的残骸余浪也有可能会要人性命。当被问及为什么年龄那么小,当年却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报名参加志愿军时,老前辈说:“人家都打到我们家门口了,我们还能退缩吗?我们不打,朝鲜没了,美国下一个就要对我们动手,保家卫国,是每个中国人都该做的事。”

郝巧仙老前辈的故事让实践团成员对只存在于历史课本中的抗美援朝战争有了更加深刻、立体的认知,更是对郝巧仙老前辈和万千如她般为国远赴他乡的志愿军战士产生了由然的敬佩之心,正式因为他们的存在,才有了当下繁荣昌盛的新时代中国。

红色精神,承载着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历久而弥新,最终铸就了代代相传的红色文化。探龙门秘境,既是追寻英雄精神,也是奉献红色基因的传承力量;既是追逐红色印记,也是学习深刻底蕴的红色文化。实践团的脚印留在了红色土地上,红色精神镌刻在实践团的脑海之中,红色故事也深深地烙印在实践团的心灵之上。



上一条:【社会实践媒体转载】乡村振兴线上调查报告对比分析以漓渚镇,广陈镇为例——中青校园

下一条:【环资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森林康养,绿色碳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浙江诸暨五泄森林公园开展调研



【关闭本页】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活动中心219室)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0918 传真:0571-63732721 邮箱:tw@zafu.edu.cn
COPYRIGHT © 2021 共青团浙江农林大学委员会 TW.ZAF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 1440×900 分辨率 IE11.0 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