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乡村振兴,7月2~5日,由七名旅游管理专业组成的文旅融合实践团在安徽省合肥市逍遥津公园展开了实地调研。逍遥津公园,又名“窦家池”、“豆叶池”、“斗鸭池”,古为淝水上的津渡,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权和曹操为争夺合肥,在逍遥津爆发逍遥津之战。因此,此次调研的目的就是探访景区的三国文化氛围,以及如何给游客带来更具有三国文化感的游览体验。
第一天我们首先对全园进行了总体的浏览。到达当天下着雨,我们从公园南大门进入。受疫情影响,每个进入公园的游客都需要扫描合肥的安康码记录个人信息才能进入公园。南大门是一座高近10米、三开间、牌楼式的仿古大门,大门上方一块古色古香的牌匾上书“古逍遥津”四个鎏金大字,为清代状元陆润庠所书。进入公园以后便是一张醒目的“逍遥津公园导游图”,通过这张图可以看到,整个逍遥津公园被水系自然的分为了东园和西园,各个景点错落有致,道路纵横交错,园内有湖,湖中有岛,岛上有亭,极具特色。东园有很多游乐设施,商业化气息较重,而西园就更偏向文化体验。通过一天的大致游览,我们发现园内的水体丰富,绿化充足,漫步园中,能给人以悠闲清静之感。
第二天,我们去了园内的各个景点,并对每个景点所蕴含的三国文化进行了体验与记录。在逍遥阁,我们可以感受到汉代的建筑风格。张辽墓和三国文化馆也与三国历史文化息息相关,但遗憾的是,文化馆并未开放。
第三天,我们对园内的游客进行了调查访问,看他们在逍遥津公园对于三国文化的游览体验如何。在进行了大多数的采访后,我们发现很多游客表示他们对三国文化并不是很了解,在这里也并未很好得体验到三国文化和获得有关三国的相关历史文化知识,可见逍遥津公园在文化体验方面还有待加强。
最后通过与园内景区负责人的交谈,我们得知了负责人对景区建设的看法。他们表示园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比较完备的,但是园内建设并未融入科技,没有类似于电子解说这种功能,对于每个景点的解说性标识也较欠缺。
总的来说,逍遥津公园作为一个老牌的景区,盈利无忧,但从建设以来,它的文化氛围就被弱化了,许多地方仍有待完善。

文旅融合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