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2020年年初疫情严重,持续至今,浙江农林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安全起见的情况下,更改为线上调研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我团成员假期时遍布各地,经过开会讨论,我们决定依照学校发布的社会实践指导手册,选择分工合作的方式完成此次实践活动。
7月4日,我团在线上进行了实践活动的第一次讨论。全体成员针对实践活动的具体流程和分工方式进行了表达陈述,在达成共识后又对此次线下活动部分作出了相应准备。
下午,第一次会议开始。队长在群里通过文字的方式介绍了本次社会实践调研的背景及目的。各团员通过队长的描述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本次社会实践的基本流程初步达成一致。经过针对实践背景的了解和讨论,我们将队员分为两组,“留守组”负责网络资料的调查和整理,“先锋组”则负责线下实地调查。

晚间,“留守组”开始对网络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本次金华地区传统民居的考察工作主要依靠 “黄山八面厅”这一建筑进行。黄山八面厅位于浙江省义乌市的黄山五村,自1796年起建造,历时十八年完成,至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这个建筑整体布局近似“回”字形,由一条中轴线和两条横轴线交叉构成,共形成八座厅堂。靠近外院的花厅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遗憾被焚,剩余七座厅堂均保存完整。2001年06月25日,黄山八面厅作为清代遗留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也是金华市1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而正是因为其代表性,所以我团选择此处进行调研。
黄山八面厅中最具特色的是其布局结构和木雕工艺。门厅通过穿廊连接,做到廊廊相连、厅厅相通。被誉为“雨天不湿脚便可走遍八厅”。其严谨、规整、对称、尊卑有序的布局,充分体现出清朝中期浙江民居的特征,反映了清代中国人民的伦理观念与生活习惯。在黄山八面厅中第二显著的就是木雕工艺。木雕作为东阳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之一,通过8余种工艺形式融入到黄山八面厅中,这种精湛的雕工和其承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艺术创造力。

本次会议明确了实践队的实践方向及意义,线上调查阅读充分、总结了相关文献记载,为线下实践做好相应准备工作。同时提高了队员们的工作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促进接下来的社会实践活动更好更快地开展。
撰稿人:王楚庭、余汇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