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文版 | ENGLISH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基层动态 - 正文
学习寄语精神  展现青春担当  |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环资学院】传统与现代融合,实践团再访谭家湾


【发布时间:2020-07-04 15:05:03  阅读量: 次】


2020年7月3日下午,浙江农林大学美丽沟渠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乌镇谭家湾遗址公园开展生态沟渠调查活动。

在凤岐茶社团委书记高慎强老师带领下,团队首先参观了凤岐茶社,凤岐茶社的特色在于创造了“农业大脑”,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手段,收集气候、种植、生产等各类农业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处理,实现数据融通。在老师引导下,团队参观了智能温室,该温室具有种植过程全自动化的特点,包括水肥一体化,通风、调光自动化,采摘运输自动化(尚未建成),通过对智能温室的游览,同学们对物联网技术,作物的自动化生产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还现场品尝了有机番茄,体会了科技与作物相结合的独特风味。

接着,团队沿着游览路径,探查谭家湾遗址的生态沟渠建设情况。据了解,谭家湾遗址公园的河道在前期的治理中采用了国际上领先的生态拦截沟技术,该技术的先进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有效地拦截、过滤大体积垃圾及悬浮物;二是能够高效吸收生活废水、农业废水、工业废水中含有的氮、磷等营养元素,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通过坡种草、岸种树、沟塘种植水生植物和设置拦截坝来固定泥沙,降低水体中的氮、磷,达到“三清除”(清除垃圾、淤泥、杂草)和“三拦截”(拦截污水、泥沙、漂浮物)的作用,被认为是一种低投资、低能耗、低处理成本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对广大城镇和农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团队最后探查了马家浜遗址,马家浜文化发展于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6000至7000年。园区内的瓜果长廊、蚕桑农话、乡村生产生活的原生场景,无不体现着传统耕作文化的魅力。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不但感受了5G时代和物联网相结合的智慧农业,还了解了马家浜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成员们都意识到,实践与理论结合的重要性,要把实验室中的技术应用于实际实践中,在环境治理和乡村建设中贡献农林人的一份力量!



上一条:【环资学院】当浙农林实践团遇上北斗:科技与生态的碰撞

下一条:【经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乡村振兴走到底”大学生社会实践团7月3日——打造别样绍鲁糕饼品牌,创新销售宣传渠道



【关闭本页】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活动中心219室)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0918 传真:0571-63732721 邮箱:tw@zafu.edu.cn
COPYRIGHT © 2021 共青团浙江农林大学委员会 TW.ZAF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 1440×900 分辨率 IE11.0 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