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土木工程系一行学子正紧锣密鼓地着手筹备主题为“疫情当前·企业复工复产现状”的社会实践活动,对浙江省的复工情况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距离疫情全面爆发已过去了5个多月,自1月23日武汉封城后,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疫情,国内的生产为群众的健康让路,除部分生产医疗器械的企业外,大部分企业处于停工停产状态。浙江是一个民营经济发达的省份,小微企业众多,企业为求生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谋求复工。2月10日,浙江第一批民企复工,其余的企业也陆陆续续恢复生产。
浙江生产秩序的恢复离不开浙江政府的保驾护航,2月10日,浙江省公安厅制定出台了《浙江省公安机关保障企业返工复工的十条措施》。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为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浙江率先推出“健康码”来验证返浙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地方政府为本地复工复产保驾护航,中央也对浙江这块先行地表达了关怀。3月29日至4月1日,习总书记先后来到浙江宁波、湖州、杭州等地,深入港口、企业、农村、生态湿地等与职工村民交流,听取浙江省委与省政府工作汇报,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中小企业复苏表达了关切。
目前看来,浙江在抗疫与复工复产中找到了平衡点,目前并未发现本土确诊病例,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都造成了重大打击,浙江经济属外向型,势必会受到挫折。本次调研不仅要立足国内调查新冠肺炎对“人”的影响,也应放眼全球关注全球经济震荡对我国、对浙江复工复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