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而有当与小而有趣
王旭烽
华海境教授的书画作品,自4月23日起,正式在文化学院艺术展示墙上亮相了。这是一次为迎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体现校院教师风采,展示高校教学成果的专题策展,立意自在展示教书育人与专业能力间的关系,而艺术审美的旨趣却是超越具体功能而跃然眼前的了。
作为潘天寿大师的家乡人,华海境教授的作品,承传其大气磅礴的气象,实乃水到渠成。我读华教授之画,一个强烈的印象:大!按他自己的宗旨,叫“能量最大化”。华教授的大作之大,一在画幅尺度之大,其抢眼吸睛自然不在话下;二在气象之大,但凡笔下松竹石骨,花鸟鱼虫,往往惊天动地,穷尽格局;三在呈现之大,巨画布阵铺陈,四方扑来,人观其作,如在山林游走,满目苍茫。
于大而有当中跳出小而有趣,却是此次书画展的新亮点。第一次看到华教授那么多小品悠然而显,玉兰灿烂,幽兰操守,竹影徘徊,茶气蕴洇,文人趣味,跃然纸上,与那些巨松大石作一相映成趣的艺术双谐,很是欢喜。
至于他的书法作品,自有他的学生弟子的评价:表象奇崛雄浑、骨子里却清秀无比,温润得如洁白的和田仔玉,一缕真气贯穿其中、酣畅淋漓……
闻道华海镜教授教学特点是边讲解边示范,尤重户外写生,校园数株百年枫香,裸露之老根、半腰之树瘤、耸立之枯干,无一不是他描画的对象、无声的“模特”和讲课的教具,其人边画边教,钩皴染点,兴起时手舞足蹈,路人驻足竟浑然不知。
这样一位教授,学生自然是喜欢而佩服的,教书育人,艺文为道,相辅相成,教学相长,方为人师!
2017/4/11

华海镜,1960年出生,浙江宁海人。为迎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体现校院教师风采,展示我校教学成果,艺术设计学院华海镜教授的书画作品将于4月23日——4月28日在五号学院楼五楼展览。
本次展览分为“山水·与山川击掌,古树·与时光对视,花木·与四季言和,小品·与君子观花,书法·与柔翰论剑”五个篇章,共四十一幅作品。各篇章以题材分类,兼顾作品趣味,煌煌巨制和精致条屏各安其所,分别展示画家雄健壮阔、浑厚生动、 明丽热烈、清俊典雅、朴拙飘逸等多个审美向度,是画家近年写生作品的一次精品荟萃,也为当下中国画在写生创作领域树立了一个独具风格的标杆。
山水:与山川击掌(雄健壮阔)
自然山水本为天地造化,名山大川就如山水中的侠之大者,虽不能行,而天下人皆往观之。华老师性情豪迈,自与雄浑的雁荡、太行、华山等名山气质相契,其巨幅山水皆为现场写生之作,气既相近,技亦随心,健笔之下,颇得山水精神。
与山川击掌,则山川报之以巨岩、密林、古寺、奇花。与山川击掌,则画家的胸中之景,与山川龙气呼应,化为笔下之景。巨岩上时光留下的斧劈痕,悬瀑与大地撞击的回响,都在宣纸上复活。观画,仿佛重新置身于那个盛夏,他坐山间,铺大纸,濡浓墨,与绝壁抵足,与流水对话,搜得奇峰,唤来烟云。画虽黑白,而苍崖危耸,林虽静寂,而绿色四溅。

太行山
古树:与时光对视(浑厚生动)
天地悠悠古树老,沧海桑田春意新。华老师对古树名木情有独钟,是因为古树储存的信息之丰厚,古韵之悠久,是一般的小花小草没法比的。古树是历史的见证者,超越了时空的局限,是从远古奏响的歌谣。纵观华老师的每一幅古木,皆为大作,最大的一幅高达丈六。大尺度须以大气势来统领,大视角来经营,大笔力来支撑,华老师所推崇的信息最大化与能量最大化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

华山迎客松
花木:与四季言和(明丽热烈)
华老师以“自我为父,自然为母,共创艺术之子”为创作路线,以纯粹的诗心、敏锐的眼光、潇洒的长毫感悟发现捕捉一年四季的变化,作品鲜活动人。

《秋色黄金贵》
小品:与君子观花(清俊典雅)
每一幅闪耀着灵魂之光的画作都深深触动过我心弦。早期华老师刻画传统题材,优美飘逸,随着创作的深入,“否定”传统,实地写生,题材也跳跃到树石山川,风格偏向壮美宏大。现又重新创作小品,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举重若轻。灵光一闪,精光四射。
书法:与柔翰论剑(朴拙飘逸)
书为心画,画为心声。华老师磊落,故其书画亦“结实真切,感人动情”。书画同源,源于一笔,更源于一人,一心。在华老师这里,书画已然随其掷地铿锵,勤奋不倦的脚步,和其人其心合而为一。华老师喜写生,经年累月奔波投入在与自然的“磨合交往”中,所以其书画最显真实和生命力。

此为华老师自作词,写的是西径山雪景,赏景异于人,书文情合一,独显华老师自己的胸襟性情,大而不空,肆而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