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文版 | ENGLISH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基层动态 - 正文
学习寄语精神  展现青春担当  |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文法学院】“进美丽西塘,品古镇风情”


【发布时间:2018-07-01 17:47:53  阅读量: 次】


为近距离了解浙江美丽古镇,一览古镇水乡风采,文法学院“进美丽西塘,品古镇风情”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决定于6月下旬前往浙江嘉兴嘉善西塘进行调研与实践。考虑到组织和协调度,成员组成了一个6人小分队。综合实践队员们的假期安排以及考试时间分配,最终商定在6月25日至26日出发前往实践活动。为充分利用短暂的两天时间,实践队员们提前做好住宿、交通、天气、调查路线等的工作。在住宿方面,本实践团队选择住在忆水阑庭青年旅舍,从而更直接且更深入地感受当地的风情,体会古镇的魅力。

一览古镇风景

6月25日中午,实践团队到达嘉善站,天气炎热,嘉善站离青年旅舍还有半小时左右的车程,一路上,实践团队员们并未见到那些高楼大厦,更多的是传统的具有水乡特色的“旧平房”,简单排列着。即使是便利店或者其他店铺也多是“旧式结构”。下午两点,西塘入口可买全天门票(并且第二天仍可使用),实践队员们拖着行李箱,走进了一个又一个窄窄的巷道,终于抵达古镇内部。尽管这里商业气息浓厚,建筑绕塘而建,一条条巷道狭窄穿悠长插在内,各色小吃琳琅满目,西塘古建筑仍是主要风景。放完行李后,旅社老板为队员们推荐了一些著名的景点。下午,实践团队开始了真正的西塘之旅。

了解创新环保行为,鼓励护塘

因知晓现如今许多古镇因过于重视其商业利益而忽视环保事业,导致了商业经济虽有所发展但环境情况却差强人意。为了解古镇西塘的情况,实践团队在6月25日赴西塘进行实践调研,并且把关注点放在环保的实施方面和一些标语方面。

首先是垃圾的分类回收,许多城市已经普及了垃圾分类回收能减少对环境的危害的知识,当然,西塘也不例外。明显不同的是,许多城市居民对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垃圾的概念不清楚,常常随心所欲扔垃圾;而西塘的垃圾桶上的标识图片会注明哪些属于可回收垃圾,哪些属于不可回收垃圾,这种做法既使分类做到切实有效,同时也帮助居民和游客了解可回收物与不可回收物品。

其次,电瓶车临时停放处的问题显现,在实践团队欣赏风景时,一个“电瓶车临时停放处”的标语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在这块标语下面,一个个电瓶车整齐地摆放好。团队队员为此叫好,认为这样做不仅使西塘的交通更安全便利,更使西塘的风景更美好。

最后,景点的标识随处可见。在进入西园等博物馆时,请勿吸烟的标识一定是第一个出现在众人眼前的,这无疑是防火于未然。里面的建筑多是木建筑,同时炎热干燥的气候也是火灾形成的难以避免的因素。

古代建筑与现代文化的交融

6月25到6月26日短短两日的西塘之行中,韵味十足的古风建筑与活力四射的现代文化,两者交融渗透,使西塘显得更加美丽,也给实践团的成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西塘的古建筑保护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古代建筑保存十分完好的同时,不管是民居还是商业街的建筑,都融入了相当程度的古风元素。从棱角分明的屋檐到朴实无华的石雕,从陈设整齐的家具到看似凌乱的假山,从吱吱呀呀的楼梯到滴滴答答的水池,从结结实实的门槛到疙疙瘩瘩的卵石,从风中飘扬的柳树到横跨河面的石桥,无不令人流连忘返。成员们还参观了许多博物馆,其中有记录历史变迁的纽扣、腰扣与瓦片,有蕴含深厚底蕴的书法艺术与酒文化,又或精致无比或罕见难得的印章与木雕。

与这深沉的古建筑文化交融的是充满激情与活力的现代商业文化。各式各样的美食是古镇的一大特色,食物满足着旅客的味蕾。商家的吆喝声在这长巷中回荡着。暖暖的红色黄色灯笼与书法艺术体的招牌是通用的,但每个店也有些特殊之处。

这些古建筑元素装点了繁华的商业街,也赋予其美好的内涵,而络绎不绝的旅人与热闹的声音,给了古老的西塘生命力,使其永葆青春。这一切,构成了独特的魅力西塘。这次赴西塘之旅既让实践团队员们感受到了古镇的特色风情,同时也体验到了西塘的现代化之路。



上一条:【动科院】“诚信考试”主题班会活动顺利开展

下一条:【园林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暨安全教育顺利举行



【关闭本页】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活动中心219室)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0918 传真:0571-63732721 邮箱:tw@zafu.edu.cn
COPYRIGHT © 2021 共青团浙江农林大学委员会 TW.ZAF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 1440×900 分辨率 IE11.0 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