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文版 | ENGLISH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基层动态 - 正文
学习寄语精神  展现青春担当  |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艺术学院】“分类在指尖,文明在心间”——艺术设计学院垃圾分类宣传调研考察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19-07-09 09:59:43 康佳宁 阅读量: 次】


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团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鼓励学生自发组成“分类在指尖,文明在心间”垃圾分类调研考察组,赴临安农村地区开展了为期两天的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学习学校周边农村垃圾分类的先进经验。

在准备阶段,组员们认真研读了国家、浙江省对于垃圾分类的相关政策文件,对垃圾分类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针对性的设计了调查问卷。

7月2日和4日,调研队伍先后抵达调研地临安区上东村与临安区夏禹桥村并开展了深入的调研、采访,并结合两村现状,进行对比和分析。

7月2日下午,调研组抵达了调研的第一站———临安区锦北街道上东村。上东村村委及村民代表与调研组展开了座谈会。座谈会上,上东村村支部书记吴书记对上东村垃圾分类的作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上东村从2004年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如今基本采取市场化管理,将垃圾管理外包给钱王物业,由党员对接群众,结合可回收设备,村里出资对村民进行积分奖励,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用品,从而鼓励村民进行垃圾分类。上东村建立垃圾房进行集中二次分类,使可回收垃圾做到“取自于民,还之于民”垃圾回收产生经济效益并回馈百姓。如今,村民垃圾分类的普及率也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座谈会结束后,实践组对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村委同志们的带领下参观了上东村的现代化垃圾回收站,调研组还在上东村村委的指导下进行了垃圾分类现代化设备的体验。

7月4日,实践组到达了调研的第二站——临安区玲珑街道夏禹桥村。

夏禹桥从2017年开始到2018年探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进行小城镇建设,2018年底成为浙江省首批示范村,受到了杭州建委高度评价。

到达夏禹桥村后,实践组与负责接待的村委成员对接后共同驱车前往此次调研的第一站——利安环保公司的生活垃圾处理站和有机垃圾减量站。夏禹桥同样将村子的垃圾外包给利安环保公司,每天有四名工作人员来收垃圾,在回收的过程中也在监督与跟进。夏禹桥同样将村子的垃圾外包给利安环保公司,垃圾处理站的负责人带领大家参观了垃圾处理中心的工作,介绍了有机垃圾处理的环境,主要是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制肥,也向调研组讲解了易腐垃圾再利用设备的一系列工作过程。

参观了解完玲珑街道生活垃圾处理中心后,实践组前往夏禹桥村村委会与夏禹桥村村委及村民代表展开座谈会。会上,张幼朝书记对调研组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在会上,调研组了解到,夏禹桥村通过将村内垃圾分类相关工作的外包给利安环境保护有限公司的方式实现村内的垃圾有效治理,此举成效显著,得到了上级政府的肯定与大力支持。

会后,调研组也对夏禹桥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反馈的结果来看,夏禹桥村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与积极性也是比较充分和高涨的,村民们表示自己在做好垃圾分类的同时也会向亲戚朋友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调研组非常欣赏夏禹桥村村民的作法。

问卷调查做完后,调研组在夏禹桥村村委的带领下走访了夏禹桥村。走访村子的同时,调研组成员对村民分发了垃圾分类宣传册,村民们都对来调研的同学表示着热烈的欢迎。

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分类在指尖,文明在心间”暑期社会实践调研组圆满的结束了本次实践。通过此次社会实践,调研组成员都对垃圾分类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并且都学习到先进经验。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进行垃圾分类,实现变废为宝,是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循环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想保护绿水青山,垃圾分类工作势在必行,作为大学生更应作为先进力量,积极的向身边家人朋友普及宣传垃圾分类工作,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贡献自身力量。



上一条:【艺术学院】文化传承,我们一直在路上——艺术设计学院文化传承考察调研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下一条:【经管学院】茶香大柘,潜力之乡



【关闭本页】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活动中心219室)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0918 传真:0571-63732721 邮箱:tw@zafu.edu.cn
COPYRIGHT © 2021 共青团浙江农林大学委员会 TW.ZAF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 1440×900 分辨率 IE11.0 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