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文版 | ENGLISH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基层动态 - 正文
学习寄语精神  展现青春担当  |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农学院】小农作,大产业——乡村振兴中农业产业培植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13 13:53:46  阅读量: 次】


7月11日,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赴临安天目山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于临安区天目山镇政府通过“乡村振兴中农业产业培植与发展研究”调查交流会议落实解决村镇干部与合作社、村企业的疑问与难题,达到战略质量兴农、发展农村一二产业体系、小农户和现代林业发展有机结合的目的。

在团队指导老师吴建国教授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很荣幸与林生院应叶青教授、农工党临安区委屠力、临安区王科长同行完成此次调研活动。了解与解决村政府、村企业的问题是振兴临安区乡村第一要义,上午8点实践团与天目山镇党委委员骆军,月亮村干部,九里村干部、小香薯合作社负责人冯超等三位新农人展开交流问答会议。实践团从村镇干部与合作社、村企业两者的角度,了解到在得到村镇积极扶持下合作社、村企业真情劳动的良好现况以及投资不精准,效益难提高的头疼问题。

相比优惠政策,乡村振兴更需要的是精准的产业榜样。农业靠天吃饭,面对天灾如何减少损失,是农业的一大难题。种植问题在不断减少,而农产品销售、乡村建设的问题亟待解决。农产品仅用于销售,价格难以提升;可设计观光采摘,用旅游带动农业生产。把农业与旅游观光结合,通过品种优势,推广销路,打响品牌,做临安好味道。

新农人的引进,不仅为农业发展增添新鲜血液,同时让农业机械化,、城乡现代化不断提高。便利的农用机械降低了农业种植的人工成本与时间成本。

此次会议,实践团更像是一条桥梁,收到信息与疑问并通过讨论提出正确方案。城乡现代化不单是整体改造、美化景观,而是总体上升发展,彰显特色亮点,村村有自己的独特定位。天目山镇独特风味的小香薯、小西瓜便是独有的特色,以小见大,小小的农产品支撑起现代产业。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不同的专业人才相聚在此次会议,简单的言语之间透露的是高效率的问题诉说与解决。只有进一步深入农村、服务人民、了解国情、奉献青春,才能积极发挥学校专业学科优势,有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只有进行宏观整体规划,才能进行精确分步实施,让质量兴农战略践行到实处。



上一条:【农学院】锦城街道环境卫生状况了解调查

下一条:【经管学院】大刀阔斧这五年——“五水共治”改造篇



【关闭本页】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活动中心219室)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0918 传真:0571-63732721 邮箱:tw@zafu.edu.cn
COPYRIGHT © 2021 共青团浙江农林大学委员会 TW.ZAF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 1440×900 分辨率 IE11.0 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