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文版 | ENGLISH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基层动态 - 正文
学习寄语精神  展现青春担当  |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环资学院】精雕细琢 琴韵印月


【发布时间:2019-07-13 18:38:45  阅读量: 次】


七月十一日晚上,浙江农林大学星火传承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访问了位于丽水缙云河阳村的著名木雕工作者赵瑞高,了解了河阳木雕的工艺特点和赵瑞高的艺术人生。

赵瑞高今年已有七十六岁,但仍然坚守着木雕技术。木雕是一种精细的手工雕刻工艺,主要用于家具的装饰及祠堂的摆饰。实践团了解到,木雕是赵瑞高谋生的手艺,他从十八岁开始学习木雕技术,从小便混迹于村中祠堂的牛腿摆件之中,对村中祠堂里的各个牛腿了然于心,他主要的工作就是修复祠堂中的木雕摆件。据赵瑞高所言,最初的木雕是纯手工雕刻,费时费力。现在的木雕技术受到东阳木雕、机器的冲击,逐步被机器雕刻取代。加之缺少传承,即将面临失传的境地。而最令人惋惜的是,目前古物的修复工作是现代机器无法做到的。赵瑞高告诉实践团,木雕中最难的部分是画样做模板,其次是“凿”这项工艺,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一个简单的牛腿摆件就需要加工九十到一百个天,十分费人力。仅完成虚竹公祠中的木雕就花费了六万多工人,赵瑞高认为虚竹公祠中的刘海戏金蟾是整个河阳村中最为精美的雕饰。

除却木雕,赵瑞高还是一个忠实的二胡爱好者。实践团了解到,赵瑞高的家里随处可见挂满的乐谱,还有多个被保养得很好的二胡。从《西皮》到《忽听得老娘亲来到帐外》,赵瑞高的空余生活被古朴而又充满律动的二胡声所占据。在和木制品度过的漫长岁月中,他用音符给自己谱写了一曲新的人生。赵瑞高从父辈手中接过了木雕传承的火炬,然后用二胡将自己的火炬点亮。晚饭后结束一天工作的赵瑞高喜欢奏起一曲二胡,和老伴一起,“夜来相伴听胡声,醉若清风幌入眠。”

赵瑞高跟从父辈学习木雕,近六十年的单调生活里,他始终对生活报以热枕。实践团成员与赵瑞高经过几个小时的交流,更加懂得了心态对于生活的重要意义。业余时间的爱好既可以调剂繁琐枯燥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也可以陶冶情操,养成宠辱不惊的生活态度。赵瑞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实践团成员,什么是生活的真正意义。



上一条:【经管学院】挖掘历史,探寻家根

下一条:【环资学院】给河阳村画一条新的路



【关闭本页】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活动中心219室)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0918 传真:0571-63732721 邮箱:tw@zafu.edu.cn
COPYRIGHT © 2021 共青团浙江农林大学委员会 TW.ZAF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 1440×900 分辨率 IE11.0 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