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天目山镇徐村村“五水共治”工作成效以及研究徐村水环境在“五水共治”工作前后发生的变化,7月13日,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探水倡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四人实地走访了徐村村当地村民,通过访问与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近年来“五水共治”的实施给村民实际生活带来的改变。


据了解,自2013年11月28日召开的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上,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发出“五水共治”的进军号以来,五水共治工作在全省各地全面推进。被称为临安区的美丽乡村、“五水共治”工作成效突出乡村的天目山镇徐村村是2014年第一批开展“五水共治”工作的村庄。

首先,社会实践团成员们随机访问了当地的村民,访问过程中接受采访的村民们说的最多的就是“生活环境比以前好了”,“路面变得干净了”,从这些生活中的细节,成员们看到了“五水共治”对环境的改善。采访中当地村民都表示对“五水共治”有基本了解,并且对政府开展的工作都比较支持。他们表示,“五水共治”是政府在为百姓做事,政府资金支持,减轻了村民的资金负担。此外,成员们还了解到,2016年临安区五水共治办联手天目山镇人民政府主办的“五水共治”进村入企宣传活动,村民们积极参加,并且在类似的活动中获得过奖项。据调查,大部分村民在家中都不会乱倒脏水、有意识地节约用水,村民之间互相监督。在“五水共治”中,村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切身实际地感受到了水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变化。

接着,成员们访问了曾担任过村长的王国强同志,他告诉实践团成员们,今年5月底,徐村村的河道开始实施承包制,以较低的价格分块承包给村民们,供村民养殖或钓鱼娱乐。这不仅减少了工作人员的负担,也使河道成为村民自己的河道。对于河道垃圾的清理,村民做到了亲力亲为,积极参与到治污水工作中。从与王国强同志的交谈中成员们得知,文化景点里的修水沟、水道等建筑工程以招标的形式承包出去,并且本村村民优先,使“五水共治”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民经济收益。

经过本次走访调查,实践团的成员们总结到:“五水共治”的显著成效既离不开镇街领导的有效管理,也离不开每位村民的支持与参与。水之治,乃民之治、德之治。五年来,村子变美了,村民的素质提高了,大家的生活质量提升了,这是“五水共治”显著成效中最灿烂的一抹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