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第一届“博新论坛”一等奖
获奖学生回访
经过十几天的紧张筹备,浙江农林大学第一届博新学术交流论坛终于在12月3日胜利闭幕。本次论坛从众多投稿作品中评选出了一等奖8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9名,同时还通过现场学术报告的形式评选出最佳报告奖1名。为进一步扩大博新论坛的宣传效果,促进“博新论坛”的品牌建设,论坛承办单位林生院对一等奖获奖选手进行了回访,本次回访共采访了郑似青、张君波、殷家扬、张书赫等4位一等奖选手。


郑似青在采访中表示,由于紧张的学习和实验日程,平时很难与其他学科、学院进行学术交流,但是在本次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了校领导对研究生学术教育的高度重视,感受到了一种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为自己能够参加这次活动感到荣幸。他表示特别感谢学校能筹办这样的会议,也希望“博新论坛”能继续办下去,越办越好。郑同学还特地提到了指导老师方陆明老师,他说,方老师敬业爱岗,平常不仅关心学生的科研,还关心学生的生活,也经常带队校外实践,为自己夯实了重要的学术知识基础。
郑似青说,回想起当初报名,因为担心自己的写作水平不够突出,于是另辟蹊径,参加了设计作品类的评比,中间也反复修改了多次,十分感谢各位评委老师对我作品的认可。曾在等待评比结果通知的过程中,一度以为自己落选了。但当得知自己荣获一等奖时,心中除了开心之外还有一丝不敢相信。参加此次论坛,让我有机会能与校内优秀研究生代表们相互交流,虽然彼此的课题和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但他们的主题汇报仍然使我有颇多收获,也让我对各学院的认识更加深刻。
2、姓名:张君波
学号:2017102081009
学院: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心得体会:首先,很荣幸有机会参加我校首届博新学术交流论坛,并荣获一等奖,同时也很感激本次活动给我带来了一次提升并展现自我能力的机会。在论坛的学术汇报过程中,我发现自身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比如因拘束、紧张而导致汇报过程中出现的些许停顿等问题,都让我更加全面的认识了自己在学术交流中存在的一些优劣势,使自己的学术交流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当然,还要感谢评委老师们给出的宝贵建议,让我明白了如何更好的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汇报。不仅如此,在本次博新论坛中,我也有幸结识了其他学院的优秀选手,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上有着独到见解,学术交流永无止境,受益匪浅。
最后,对本次论坛中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他们辛勤的付出,使得论坛能顺利开展并圆满落幕。希望莘莘学子在科研的广阔道路上能越走越远。
3、姓名:殷家扬
学号:2017103241004
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
心得体会:
1、业精于勤荒于嬉——科研需要时间和心血
无论哪个行业,如果你想取到一定的成就,必须付出比常人多的时间和心血。一开始很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不是科研的料,但是如果你能坚持一段时间,在不知不觉间,你就能被科研的精妙所打动。实验和论文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成的,贵在坚持和勤奋。
2、行成于思毁于随——科研要有批判性思维
本科阶段你负责吸收知识,训练技能。而研究生阶段你在继续吸收知识的同时,应该通过科研研究发掘创造新知识,从而使自己有批判性思维。在做实验之前,必须列好计划,想清楚自己需要哪些数据。一旦实验开始,最好不要随意更改计划,添加内容。数据可以多出来不用,但缺失再补就事倍功半了。
3.不害怕失败,不追求完美。
科学研究是一件很困难、很复杂的事。如果害怕失败,就不用做科研了。如果追求完美,就可能永远也无法开始。不要在实验中加入自我的主观判断,要用客观数据做基础,用真实说话。
4、姓名:张书赫
学号:2018306481001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心得体会:
非常荣幸,能在浙江农林大学首届博新论坛中获得一等奖。非常感谢我的导师王成军老师对我论文的悉心指导。非常感谢学校给予的这次机会。对于研究生来说,这次获奖是对我们在科研道路上的一种肯定和一次激励。我也将不辜负学校给予的这份信任,继续努力,丝毫不懈怠。读博并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回想起入学以来这一年多的学习生活,回想起那些讨论、交流、查文献、搜资料,撰写论文的日子,我体会到当真正认真的去做一件事时,努力和汗水必不可少,酸甜苦辣也会拌在其中,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最后,结合我自己的心得体会,在以下三个方面给大家一些建议:一是合理安排自己一天的时间,选择一个较为理想的劳逸平衡状态的工作时间表,二是可以通过和导师约定论文完成的时间,人为设置deadline,提高自己的撰写效率。三是保证休息时间,多锻炼,守住发际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