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文版 | ENGLISH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基层动态 - 正文
学习寄语精神  展现青春担当  |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园林学院】枥境守望 根脉永续”实践团赴舟山普陀岛开展暑假实践(三)


【发布时间:2025-07-30 21:59:38 园林学院 阅读量: 次】


6月30日,随着实地调研阶段圆满完成,我院“枥境守望·根脉永续”暑期社会实践团满载一手资料与创作灵感,正式进入“成果转化与文化传播”的核心阶段。在赵鑫磊老师及学院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团队将田野调查的深度思考转化为具象化文化产品,探索古树保护与公众参与的新范式。

团队合照

(一)成果凝练:文创赋能保护实践

对于普陀鹅耳枥生存现状及社区守护故事的挖掘,团队以“古树基因+人文记忆”为双核,设计开发系列主题文创,进行文化载体创新:提取古树形态与普陀山文化符号,创作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帆布袋等产品,使古树从生态标本转化为文化符号。

普陀鹅耳枥群

(二) 可持续机制探索:学术与实践的双向奔赴

实践团成员认识到,古树保护需要构建面向未来的机制。团队在成果凝练的基础上,推进研究与保护实践的融合,探索可持续的“双向奔赴”模式:依托学院传播资源,成员策划在抖音、小红书等短视频平台开辟“普陀鹅耳枥·根脉永续”账号。该账号并非简单的成果展示窗口,而是一个“动态更新的知识库与互动平台”。

当地老人向实践团介绍古树文化

实践团成员精心制作了“枥境守望 根脉永续”系列主题展板。展板呈现了普陀鹅耳枥的珍稀价值、面临的生存挑战、社区的守护故事以及团队调研的核心发现与文创设计。目前,展板已在学院楼等区域展出。图文内容激发了校内师生对古树保护的关注,成为实践现场与校园思考的桥梁。

实践团成员采访当地工作人员

(三)初心回响:根脉永续的当代诠释

当古树的年轮与青年学子的足迹重叠,“枥境守望·根脉永续”实践团以文创为媒介、传播为纽带,让沉睡的山林记忆焕发新生,也为极度濒危物种普陀鹅耳枥的永续传承注入了青春力量。

展板在学院楼展示的场景

图片/虞茜乔 王粤琪

文字/童于珂

终审/董雨鑫



上一条:【园林学院】“规划绘就共富路,产村双兴向未来”实践团赴慈圣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四)

下一条:【园林学院】“谷韵传薪”实践团赴杭州市余杭区永安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四)



【关闭本页】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活动中心219室)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0918 传真:0571-63732721 邮箱:tw@zafu.edu.cn
COPYRIGHT © 2021 共青团浙江农林大学委员会 TW.ZAF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 1440×900 分辨率 IE11.0 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