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文版 | ENGLISH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基层动态 - 正文
学习寄语精神  展现青春担当  |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园林学院】“艺筑溪山”实践团赴安吉县大溪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二)


【发布时间:2025-07-27 21:38:59 园林学院 阅读量: 次】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探索艺术赋能乡村人居环境提升的创新路径,近日,我院“艺筑溪山”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湖州安吉县大溪村,开展实地调研与设计实践。团队以“生态筑基·艺术赋能”为核心,通过村落景观改造、文化空间活化及村民参与式设计,系统探索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模式,助力乡村实现“环境美”与“人文美”的有机统一。

团队合照

一、实地勘测 采集基础数据

实践团重点为天荒坪镇香炉山区域的废旧垃圾房进行深入调研。通过与大溪村村助理姚洋交流,了解改造项目旨在利用当地竹资源,将废旧垃圾房打造为“乡村多维度接口综合体”,实现从废弃空间到价值枢纽的转型。实践团成员分别围绕废旧垃圾房的外部位置环境、建筑尺寸和内间布局等进行测绘。同时利用无人机航拍等技术对废旧垃圾房周边自然环境进行基础数据、照片及视频资料等采集。

垃圾房周边环境

二、创意设计 探索空间再生

基于前期调研成果,实践团从宏观联动自然和微观内部转化两方面系统性改造垃圾房,以创意工作室的方式进行规划设计。建筑首层规划为开放式工作室,配备直播设备,可供村民开展线上营销;首层延伸的拓展空间设计为多功能展示厅,既可展示当地竹艺手工艺品,又能作为农产品展销窗口;顶层打造全景观景平台,通过竹质楼梯与村道自然衔接,打造网红打卡点。通过精心设计,充分利用建筑的地理优势,既保留了建筑历史记忆,又赋予其新的时代功能,将其打造成为连接外来游客与村庄内部的重要媒介。

垃圾房改造前

青创空间规划设计

实践团通过实地考察、建筑测绘等多种方式,基本了解安吉大溪村废旧垃圾房的实际情况和周边生态环境的具体实情。结合专业知识,以创意工作室的方式对垃圾房进行合理规划设计,为后续废旧垃圾房改造相关项目设计和项目落地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图片/陈妍凝 傅子瑄

文字/郭修祯 朱偌彤

终审/董雨鑫



上一条:【园林学院】“规划绘就共富路,产村双兴向未来”实践团赴慈圣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三)

下一条:【园林学院】“农耕纪元,共促发展”实践团赴杭州市双桥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三)



【关闭本页】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活动中心219室)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0918 传真:0571-63732721 邮箱:tw@zafu.edu.cn
COPYRIGHT © 2021 共青团浙江农林大学委员会 TW.ZAF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 1440×900 分辨率 IE11.0 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