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我院 “沃土三产融,规划筑共富”实践团队来到开化县,以“生态+文化+产业”三维联动模式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团队锚定金星村片区发展需求,通过整合县域红色资源、生态基底与产业基因,构建“调研-规划-落地”的闭环实践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高校智慧方案。

团队合影
在花山公园革命斗争纪念馆,团队系统梳理开化革命史脉,将红色旅游线路与花山古樟生态保护节点结合,确立“生态文化共生”的规划原点。园林学院胡文浩老师对古树名木保护的现场教学,为片区“生态+文化”节点设计提供理论支撑,使历史地标成为串联自然价值与人文记忆的规划锚点。

实践团参观革命斗争纪念馆

实践团参观花山古樟
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非遗技艺+旅游体验”的业态模式为团队提供了自然与人文创新共生的实践范本,开化县文化客厅“生态立县”战略则揭示出“品质农业—生态工业—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团队据此明确金星村片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底层逻辑,既守护钱江源生态本底,又通过业态创新激活山林经济。

实践团参观浙西红色文化根雕艺术博物馆

实践团参观开化县文化客厅
首日调研形成“历史文化资源地图”“两有共富节点”“产业业态台账”三大成果,以“红色为魂、生态为基、产业为翼”为导向,划定金星村业态创新、节点设计与动线规划三大实施方向。后续团队将依托“千万工程”经验,完成片区业态规划方案与节点设计详图,推动开化自然人文禀赋转化为共富实践的具体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发展动能。
图片/方一晨 陈醁 林可晨 朱亦文
文字/郑茹允
终审/董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