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碳中和学院探索“千万工程”的“双碳足迹”——红色GIS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太湖源镇指南村开展实践活动,探索和美乡村下的“生态指南”。
污水用于排放是污染,用于灌溉就是资源。实践团成员在指南村污水处理总站,学习了解“氮磷的高效资源化回收利用系统”。指南村遵循生态农场国家标准的“污染不出边界”原则,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将治污、灌溉、施肥三者有机融合。污水经过预处理后,引入智能灌溉系统,为450亩生态农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产动力,每年可回用节水约15万吨,相当于回收了8吨优质有机氮磷肥,真正实现了水的氮磷循环,为农场的绿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环保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深入指南村北山竹林地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实践团成员了解到,竹林作为高效的碳汇系统,能够吸收并储存大量的二氧化碳,对于缓解温室效应、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指南村正在积极探索开发当地丰富的竹林资源,通过推广竹林种植技术、优化竹林经营管理、发展竹林生态旅游等方式,促进当地经济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