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至25日,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忘忧西白,长乐小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绍兴嵊州的小昆村,开展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

小昆村,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长乐镇,从其成立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在地理位置上,小昆村海拔较高,全村房屋依山而建,基本坐落于海拔600多米的高山顶上,且多为山中建房,气候凉爽。在人文历史上,小昆村文化历史悠久又遗世孤立,保留了不同年代的建筑,有着独特的精神内核。白墙红顶式的古建筑错落在不同海拔之中,古朴的小洋楼样式民居穿插于步道之间,老旧的祠堂和寺庙也停留在时代的印记之下。南宋风情和明清古韵在这座平静古朴的山村中流传。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对小昆村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小昆环村公路建设碑记》中提到:“1956年,小昆村成为嵊州境内最早利用水力发电,实现加工粮食,用电灯解决照明的山村。”在探访中实践团队发现,村中保留着上世纪的水电综合加工厂,多处居民的庭院中开满当地特色植物——灯笼花。小昆村内多古树名木,在数目上占据优势的香榧树群,形成了小昆村特有的香榧经济。在小昆村的道路中穿梭,随处可见蜿蜒在山旁的山涧溪流。“泉水清澈,溪水叮咚”。澄清的山间小河连接起村中的每一家、每一户,也连接着过去和现在。这些独特的乡村风情和历史悠久的文化,为实践团后续的设计提供了灵感。

为了提高小昆村整体景观活力,营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景观,实践团队深入走访当地居民。通过探访,实践团发现:小昆村的劳动力外流现象较为明显,年轻人大多都外出务工,导致当地逐渐成为“空心村”;村内把种植香榧作为主要第一产业,导致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村落地形高差大,部分挡墙扶梯设置不合理;村内古建筑保护较好,但其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入。

在本次探访中,实践团队还发现,小昆村有多处正在施工的建筑、网红景点,西白山等旅游场所也有待开发。在和村干部的交流中,实践团队得知,小昆村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当地的开发也已经提出相应的政策。为减少山路崎岖带来的不便情况,小昆村正在落实“十八个平台”方案,通过建立山间平台,给外来游客提供喝茶停息的休息站。同时,由于小昆村中老年人数量较多,当地村委会响应“一老一小”政策,利用数字化医疗密切留守老人与子女的联系,以此来减少老年人因突发疾病而救治不及时的状况。

通过本次探访,实践团队对小昆村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情,小昆村未来会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打卡。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乡村振兴之路道阻且长。实践团成员深感本次实践活动责任之重大,进一步领会“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义。将图纸画在山川大地上,更加坚定以自身所学,投身乡村振兴的信念,用实际行动全面提高乡村人居环境,是每一位园林青年的初心和使命。
文字/高佳韵 何宇佳
图片/钱晨 何宇佳
初审/王瑛 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