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文版 | ENGLISH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素质拓展 - 社会实践 - 正文
学习寄语精神  展现青春担当  |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园林学院】“探寻有温度的绿色乡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深访绿色村落的前世今生——士林村的治理之路


【发布时间:2019-09-19 15:15:30 园林学院 阅读量: 次】


我校“探寻有温度的绿色乡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经过一日的环绕式走访,已对村落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接下来的两天中,通过搜索资料以及村民访问的形式,将士林村这一绿色村庄的治理改善之路清晰化、条理化。

团队合照

美丽庭院

经过走访村民,团队成员们得知,士林村的规划治理始于2014年,即中共中央提出美丽乡村、四好农村路建设之时,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士林村立即展开建设活动。在河流治理方面,各村户沿主河道散落分布,河道各分支流最终汇入苎溪漾,苎溪漾的水利工程建设,秉持着“生态治理、连片打造、河漾同治、清淤为先”的治理原则,在河流沿线每隔数十米设立河埠,采用河埠长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精细化治理,以河流为主线,打造“江南河道公园”,以湖漾为节点,挖掘湖漾特色,传承水文化,打造“生态湖漾”。由此,利用自然赋予的优渥条件,士林村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得以大幅度提升。在道路建设方面,村庄设立路长制度,对陆域环境治理负总责,协调处理陆域环境治理中的重大问题,同时注重对道路的日常养护,据村民反映,村委时常会派专人进行进行路长制度的宣传,以提高该制度的知晓率,凝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爱路、护路建设。此外,在道路两侧的民居前建有各式各样的庭院,村庄开展季度绿色美丽庭院评比活动,村民们各具特色的庭院为道路建设注入了活力。正是由于各方的共同努力,士林村由原来狭窄的道路转变为了崭新宽阔的柏油路,道路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在便利村民日常出行的同时充分响应了国家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号召。在文化创建方面,村庄设立了文化礼堂以及村民活动中心,定期开展节日庆祝活动,促进了村民的日常交流,村训、村歌等承载着村庄精神的文化产物由此产生,和谐朴素的良好民风也得以养成。除此以外,团队成员通过询问调查发现,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原先开设在村庄的工厂陆续搬离,取而代之的是村民活动中心与游客休息场所。士林村村民的收入来源大多数来自于农业、养殖业、养蚕业、围巾整理、休闲农庄等绿色产业,在广阔的农田中时常能见到白鹭飞翔的身影,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在村庄的每个角落。

经过两天的深入走访,该团队对士林村的治理形成了条理化、框架化的认知,由此整理出绿色发展政策在村庄治理发展中的体现,团队成员有了更进一步的感悟。在剩余的时间里,团队成员们将保持饱满的热情与活力,继续深入体验村庄的绿色发展模式以及村民日常生活。



上一条:【园林学院】走进乡村 砥砺青春——暑假社会实践顺利进行

下一条:【园林学院】Sunrise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7月8日新闻稿



【关闭本页】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活动中心219室)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0918 传真:0571-63732721 邮箱:tw@zafu.edu.cn
COPYRIGHT © 2021 共青团浙江农林大学委员会 TW.ZAF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 1440×900 分辨率 IE11.0 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