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园林学院乡土营造团队开展以建设美丽浙江为主题的“乡土营造”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乡村建设包括村落空间格局、建筑与院落、景观与环境、公共空间与休闲项目、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的规划建设,是需要考察考虑乡村多方位现状及潜力的重塑改造活动。但传统式、模板式的乡村建设不仅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还会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资源。此次开展的实践活动旨在结合乡村特色发展独特、先进的乡村建设发展模式。
团队针对现阶段乡村建设的问题进行思考,选取公共空间与休闲项目这一部分进行试验,将奔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村基于余杭径山村村落景观提升的乡土营造实践。径山村位于杭州余杭西郊,山水秀美,竹资源丰富,茶文化悠久,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茶人前来游览参观。其环境优美,人文基础优越,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领头者。
团队将利用径山村特色竹材及环保材料,结合当地禅茶特色文化手工搭建乡土小品建筑,满足村民喝茶、交流需求,提升村落景观设计。本次活动一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收集资料,分组设计多个方案,完成基本形体设计,探讨节点构造。第二阶段为概念设计多方案比较,筛选最优方案,进行细节深入,成本核算。第三阶段为实地建造,根据前期的计算和模型,于杭州市余杭区径山村展开落地性建造。
自6月20日分组分工起,由四组同学分别提出1-2个可行性方案进行深化。6月25日,团队成员接受第一次安全教育以及有关竹建筑的设计培训,对竹子的特性和设计要点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6月28日,4个小组进行第一轮的方案汇报,提出了6种不同的方案,有以廊道为基准的禅茶小品空间,也有体现竹材力学特性的特色装置方案。指导老师对每个方案做出优缺点点评并给出改进要点。在第一轮方案展示之后,各小组同学利用竹子韧性佳,顺纹抗压抗拉性能强,抗弯能力强等特点,采用竹材的多种形式,并综合考虑其功能性及在场地实地建设的可行性对前期方案做了初步改进和深入。在7月6日进行第二轮方案汇报。带队老师针对各方案的美观性、特色性、可行性、经济性等多个方面进行审核并提出实际有效的修改意见。
经过一天的汇报讨论,师生的意见多方交流碰撞,产生了新的智慧火花。同学们对实地建造会遇见的问题也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对接下来开展的设计活动有了深刻的理解。接下来,团队将继续调研,不断改进设计方案,于第三轮汇报会上进行终极比拼并确立最终方案。
(林之茜/文 林之茜/图 园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