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我校园林学院“艺术振兴乡村,助力共同富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指导教师徐达与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师范大学等高等教师共同参与的《文化艺术振兴乡村的成功探索和改革建议》一文被省级重点智库杭州市城研中心《城市治理决策参阅》2021年第21期采纳刊发,获得杭州市市长刘忻批示。
今年暑期,我校园林学院“艺术振兴乡村,助力共同富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台州蓬街镇镇东村,从当地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特色出发,以“田田流水稻花香”为总主题,深度融合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以“水”“稻”“花”“果”4个分主题进行庭院景观营造,开创了路桥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校地合作的先河,受到当地媒体的持续关注。
我校园林学院从2007年起成立免费庭院建设小队,通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14年深入乡村,与当地特色相结合,充分发挥学院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打破传统的乡村建设模式,将高校优质资源引入乡村,让高校学生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发挥人居环境专业优势,为乡村振兴和专业实践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据悉,庭院建设小队共30支服务团队,参与人员共计361人次,总计服务农户296家,辐射到浙江临安、富阳等30多个地区,并获团中央国家级荣誉6项,省部级荣誉16项。
宁海梅山村美丽庭院设计
《文化艺术振兴乡村的成功探索和改革建议》正是基于园林学院长期开展“文化艺术振兴乡村”社会实践活动经验总结的成果。文章深入介绍了“文化艺术促进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与探索,认为“文化艺术振兴乡村”使乡村传统文化得以继承保护并重新“焕发生机”,与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理念高度契合,激发了村民的主观能动性具有极强可推广复制性。
文章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作为“两山”理念的发源地,如何进一步统筹与兼顾全面乡村振兴的“高质量”与“高品位”,如何促进“两山”理念再深化与再丰富,建议可以从提升“两山”理念视域下乡村文化的艺术美学内涵入手,推进乡村振兴艺术化的提升与呈现,加快乡村美学品牌构建,让艺术与美学“邂逅”乡村振兴,促进实现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在“浙”里乡村的落地与生根。
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艺术振兴乡村”工作,相关学院连续十四年组建暑期社会团队参与美丽庭院建设,打造了一批设计施工时间短、艺术显现度高、文化挖掘保护特色凸显的乡村建设示范点,通过带动村民自主改造、加入与支持乡村改造,全方位提升乡村的文化品位与品牌形象,构建了“紧扣人居环境学科特色,全力服务乡村振兴建设”的党建创新服务模式,凝炼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艺术振兴乡村”等特色党建品牌,充分展现了浙农林学子艰苦奋斗、勤学实干的实践风采。
园林学院 徐寒建/文、园林学院 张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