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文版 | ENGLISH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团学要闻 - 正文
学习寄语精神  展现青春担当  |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喜讯!我校学子作品在“我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故事”征集活动中获奖


【发布时间:2022-12-01 22:09:27  阅读量: 次】


为传播和展现好2022年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共同举办2022年“我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故事”征集活动。经报名审核、作品发布、网络展示、综合评审等环节,全国遴选出50个优秀作品。其中,我校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饶紫晨同学作品《科协科普返家乡,青春浪花涌潮头》,在2022年“我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故事”征集活动中获评“优秀作品”

2022年7月,饶紫晨在杭州市西湖区科协科普科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主要负责部门信息编写和协助开展活动,多次参与到居民垃圾分类普及、防诈骗宣传、老年人手机课堂、儿童生态知识宣传科普等工作中。

在老年人手机课堂的科普实践中,一群头发花白、带着眼镜才能把手机上字看清的老人,颤颤巍巍从口袋中掏出写着手机号码字条,认真学着如何在“浙里办”进行医疗挂号。在科普夏令营的活动中,一群脸庞稚嫩、充满活力的孩子,专注地看着台上介绍“碳中和”“碳达峰”“营养膳食宝塔”的浙大教授,看似遥不可及的环境保护的知识,此时深深地刻进了她的心中。在实践的过程中她总能感受到,科普不仅仅是关于星空和大地的知识科普,更是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它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人们过上科学且便利的生活。

根据自身的实践经历和收获,饶紫晨撰写了题为《科协科普返家乡,青春浪花涌潮头》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故事。该文详细描述了饶紫晨在杭州市西湖区科协科普科社会实践期间的所做、所学、所思,表达出她对基层工作者的敬意和砥砺前行的决心。同时,她也鼓励更多的同学投身实践,回馈家乡,做出自己的青春贡献。

图为饶紫晨进行垃圾分类相关科普信息编写

undefined

图为饶紫晨开展老年手机课堂科普服务

青春筑梦正当时,我与家乡共成长。今年暑假,我校共有150名学子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走进嘉兴、温州、台州、绍兴等百余个地区,投身家乡建设,助力家乡发展,感悟家乡变化。浙农林大学子踊跃报名参加中国青年网“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栏目,累计投稿70余次,成功发表稿件26篇,用镜头捕捉、用文字记录,用行动践行着一个又一个的动人的“返家乡”实践故事,在青春年华的最美时光里,以实干精神奉献家乡,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

(浙江农林大学学生会社会实践部/图 校团委 朱雨洁/文)

获奖作品:

科协科普返家乡,青春浪花涌潮头

深入基层,践行服务,青春小我,融入国家大我。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并且提高自身社会实践能力和就业工作技能。2022年7月,我来到杭州市西湖区科学技术协会科普科进行政务实习,在充分了解西湖区科协科普科工作内容后,我积极融入西湖区科协科普团队,深入参与包括活动策划,活动举办,信息编写等全流程科普工作的方方面面,扎实完成各项工作。

在西湖区科协科普科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进行的工作主要包括科普信息编写,双减活动录入,科普课堂开展等方面,每次科普信息的编写都一次次的拓宽着我的知识面,每次双减活动的录入都一遍遍的让我感受到孩子们的幸福 ,每次科普课堂的开展都一场场的造福更多对科学技术有困惑的人们。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认识到基层工作者的辛苦,因为每一项工作的落实都需要进行广泛的信息收集和脚踏实地的联系群众,更加对平日随处可见却没有仔细思考过的智能垃圾分类、反邪宣传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对日常生活中关于科普的小事有了很大的参与感,为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好的西湖区而感到幸运。更一步坚定了我作为青年人,应当担起时代大任,进一步提升自己,为西湖区做出自己的青春贡献的决心。

undefined

图为实践成员饶紫晨在进行垃圾分类相关科普信息编写。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饶紫晨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饶紫晨在进行基层治理网络学习。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饶紫晨 供图

在对西湖区科协科普科日常工作有了解的同时,我也在实习生活中进步颇多,提升了人际交往,行为处事,思考分析等各方面能力。通过对双减活动进行信息录入,培养了我耐心,细心处理突发事情随机应变的能力;通过对垃圾分类情况全国种业情况的科普信息进行编写,锻炼了我的信息收集能力和多角度思考方法,我的思想更加全面和成熟;通过积极参与“金夕学堂”长者手机课堂帮助长者跨越“科技鸿沟”的科普实践,我看到老年人学会手机使用后一张张幸福的笑脸,让我认识到对作为一名年轻人应当承担起的应有的社会责任,帮助老人小孩过上幸福生活。在另一方面我也深刻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科普信息编辑时由于思维局限不够全面,活动录入时细小错误仍然常常有发生,这些都是一个个宝贵的财富,我将牢记这些问题,将他们带回到日常生活在,时时提醒自己,细细解决问题。

图为实践成员在进行老年手机课堂科普服务。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饶紫晨 供图

这次来到西湖区科协科普科的返家乡活动,让我越发深刻的热爱着身边的世界,增加了自己的责任感与道德感,提升了自身的文字编辑、信息整理能力,受益匪浅。这次实习机会让我走出学校关注社会上的生活,不仅仅思考自己,更加关心它人,科普不仅仅是我来之前所设想的关于星空和植物的科普工作的教育,更是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我们要科普,无论是居民垃圾分类普及,防诈骗宣传还是老年人手机课堂,小孩子知识科普。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科普的参与,而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受益于科普,过上科学,幸福的生活。

(通讯员 饶紫晨)



上一条:遂昌这个节目,登上浙江农林大学第二届生态美育文艺作品展演舞台

下一条:团委书记例会召开部署近期工作



【关闭本页】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活动中心219室)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0918 传真:0571-63732721 邮箱:tw@zafu.edu.cn
COPYRIGHT © 2021 共青团浙江农林大学委员会 TW.ZAF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 1440×900 分辨率 IE11.0 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