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用心用情宣传贯彻党的“三农”政策,不遗余力传播农业科技,勇做科技创新创业领头羊,勇挑带领乡村脱贫致富重担,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就是浙江农林大学的科技特派员。连日来,在湖州长兴的家庭农场里、在杭州临安三叶青种植基地中、在丽水莲都的小香薯种植田地里等,来自浙江农林大学的科技特派员师生服务团志愿服务队,走出实验室,头顶烈日来到田间地头,助推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全面振兴以及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浙农林的智慧和力量。
在湖州市长兴县和平镇、水口乡、林城镇等地,我校科技特派员臧运祥老师带领浙江农林大学园艺科学学院的“太湖农光”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对当地的桃产业园、水口培优家庭农场、水口瑞专茶场、大唐贡茶院、长兴欣艳青梅场、天平村蔬菜扶贫共富基地进行了调研考察,并与各处负责人开展了座谈交流。臧运祥老师提出促进青梅制品多样化、依靠网络直播平台促进产品消费、发展工艺品加工产业实现农场多产业结合、集中培训游离工人以降低采茶人工成本等一系列具体可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助力农户科学种植,让“科技之花”在田间地头绽放。


在临安昱岭关三叶青种植基地,我校科技特派员白岩老师带领浙江农林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的“下姜筑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与当地农村创业者交流学习,共同探索三叶青种植新模式。“我建议你们有一个专门的地方扦插,成活以后再移到竹筒里”、“竹筒在毛竹上挂起一定高度,可以有效地防止被野猪拱坏药材,同时也方便管理”、“梅雨季节湿度大,要把冬天用的保温膜拿下来,防止霉菌影响三叶青生长”、“林下的草不必除得太干净,否则很可能会让三叶青生虫。”白岩针对当地三叶青种植情况,向创业者们提出了一条条实用的建议,解说了三叶青的密植状态、生长状态以及病害情况等。



在莲都仙渡乡南源村的小香薯基地,我校科技特派员陆国权老师带领现代农学院的研学团队与莲都区委副书记王国锋拨开薯苗查看生长情况,双方从土地资源优化利用、土壤改良、品种选择、病虫害防治以及加工产品等方面,就该乡甘薯产业发展、农民增收,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等方面,开展了一次田间地头间的现场研讨会。陆国权还为当地的“甘薯公园”项目提供技术支持,该项目是“苗种产学研游”一体化甘薯全产业链发展的重要环节,同时是建设“甘薯吉尼斯馆”以及包含全世界所有甘薯种类的“甘薯联合国馆”,形成集生产、观光、科普、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农业综合体,持续拓展甘薯全产业链,打响仙渡乡甘薯品牌,助力全乡实现共同富裕。



在衢州柯城、常山等地,我校科技特派员、蔬菜学科教师郁有健博士带领园艺科学学院“三农艺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调研活动。实践团师生一行先后走访柯城区农业农村局等地,重点了解衢州园艺产业现状特点与发展路径。郁有健老师通过与当地涉农龙头企业负责人交流,对进一步加强院企合作,充实科技特派员工作内涵,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等形成初步合作意向;通过带领实践团成员走向田间地头,与家庭农场主、新农人等面对面交流,对他们热爱农业、扎根乡村故事的体会更加生动。


在衢州市衢江区白及科技小院,我校科技特派员邵清松老师带领浙江农林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赴衢州共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中药材数据检测活动,进行了芳香园植物信息校对工作,共同学习中药材产业技术在共同富裕中发挥的作用。邵清松老师带领实践团成员校正完善了即将建成的芳香园中的植物信息。秉持着对中药材“增质提效,选育优种”的目的,邵清松老师对基地中的中药材开展数据勘测与样本采集等活动,对植株的株高、叶径、根长、色差值等数据进行勘测计算,同时采集了一些优质样品,方便进行下一步的科学研究,选育更优质的品种进行栽培种植。


今年暑假,浙江农林大学共组建了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实践团77支,共1214位师生的浙江农林大学科技特派员师生服务团志愿服务队已去到42个地区,助力乡村未来发展,培养农村科技人才,带领同学们积极深入基层,利用暑假时间多到基层参加社会实践,积累工作经验,为将来服务社会奠定基础,将教室里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科技特派员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赋能乡村振兴,促进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切实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真正践行了“研必以报效祖国为己任,学必以服务人民为荣光”的科技志愿者精神,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