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文版 | ENGLISH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通知公告 - 正文
学习寄语精神  展现青春担当  |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共青团浙江农林大学委员会关于印发2019年浙江农林大学共青团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9-03-01 20:03:44  阅读量: 次】


各团委(总支):

现将《2019年浙江农林大学共青团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共青团浙江农林大学委员会

2019年3月1日

 

务实进取  担当作为  追求卓越

2019年浙江农林大学共青团工作要点

 

2019年,学校共青团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和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秉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基层导向,坚持“服务学校大局”和“服务学生成长”的工作主线,深化学校共青团改革,推进“同伴”共青团建设,实施“三横四纵五协同六提升”运行机制,围绕“思想引领”“组织建设”“素质拓展”“成长服务”四大工作主题,真正使我校共青团以“同伴”姿态走进青年、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引领青年,成为青年师生“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同伴”力量,真正发挥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工作职责。具体工作要点如下:

一、坚定不移,开展思想引领

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五四运动100周年为契机,通过“主题教育”“青年大学习”“新媒引领”“榜样闪光”“青马工程”“四进四信”等工作载体,在网上网下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内弘扬最美精神、发出最美声音、感受最美现象,让广大学生进一步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引领示范,开展团学改革

按照《浙江农林大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浙江农林大学学生会组织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改革优化工作机制、工作基础、工作方法、工作队伍和工作保障,规范“一心双环三融合”的校院二级团学组织建设,建立学校团学改革督导制度,确保改革各项任务真正落细、落实,有效构建更加贴近青年心灵的思想引导体系、更加凝聚青年力量的组织覆盖体系、更加契合青年需求的素质拓展体系、更加获得青年认可的成才服务体系,引领示范浙江省高校共青团、学生会组织改革。

三、追求卓越,开展“同伴共青团”建设

深入实施《浙江农林大学“同伴”共青团实施方案》,在全校团学组织中深入开展“三横四纵五协同六提升”项目化工作体系,强化基层团组织、校院二级学生会组织建设,形成“复合型”同伴组织网络,创新“全媒体”同伴引领方式,实施“精准化”同伴服务项目,推进“开放式”同伴发展格局,打造“枢纽性”同伴工作模式,着力提升团的组织力,注重日常的总结、凝练、提升和宣传,打造浙江省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靓丽名片”。

四、提升素质,开展“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

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加强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及社会机构合作,制定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非专业素质拓展成绩单)制度,从工作内容、项目供给、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构建切合我校实际的网络运行平台,客观记录、认证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经历和成果,逐步将“第二课堂成绩单”作为毕业审核的必要条件,促进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

五、优化服务,开展“助力高质量就业”行动

制定《浙江农林大学共青团“服务高质量就业”行动方案》,通过宣传动员、咨询服务、精准帮扶、优质培训、个性定制等措施助力学生考研、考公、出国等高质量就业。各二级学院团委依托“同伴共青团”建设,设立考研、考公、出国、雅思托福等群落团支部,主动对接校外知名培训机构来校开展“服务对接会”,为学生提供全面、专业、细致的咨询服务,结合各学院专业特点个性化定制培训方案,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提升就业服务能力。

六、对接战略,开展“乡村使者”活动

制定《浙江农林大学“乡村使者”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学校实践育人工作,组织青年师生以“乡村使者”的身份带着责任、任务、使命和担当,发挥他们在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长,为广大乡村送文化、送科技、送服务,助力乡村文化、教育、产业、环境发展,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注入乡村振兴新动力,真正让青年师生在乡村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七、打造精品,开展公共艺术教育

按照“凝聚力量 打造精品 彰显育人”的要求,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的意见》,从队伍建设、指导力量、目标考核、奖励机制、节目打造、硬件设施等方面加强学校大学生艺术团的建设,深入开展以“绿雅课堂”“绿雅活动”“绿雅园地”“绿雅团队”“绿雅梦想舞台”为载体的“绿雅美育”计划,重点打造 “迎新文艺晚会”“毕业生晚会”“元旦文艺晚会”等精品晚会(节目作品),提升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收益面、参与度、展示力,以达到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融合育人的目的。

八、完善机制,开展创新创业工作

以浓厚创新氛围、提升创新能力、深化创新实践为重点,优化构建“学校—学院—学科—学生”四级联动的“挑战杯”(新苗)备赛机制,动员关键教师、选拔优秀学生、设计重点项目、优化参赛服务,提升科创项目的参与面、含金量、竞争力;构建以创意、创客、创新为主题,以创新沙龙、创意广场、创新社团等为模块的“青创”活动。

九、张扬个性,开展学生社团建设

制定实施《浙江农林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社团工作意见》,规范运行机制、提高活动质量、完善评价机制、发挥育人功能,发挥学生社团在加强思政教育、促进优良学风、活跃校园文化和服务学校改革发展等方面作用,使学生社团成为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发展、张扬个性、素质拓展的重要阵地。

十、倾听心声,开展“青春从游”项目

定期开展“校长面对面”“与教授茶约”“博士话成长”“团青思享汇”“同伴有约”等“青春从游”活动,为校领导、机关部(处)长、专业教师、团学干部与青年师生之间搭建互动交流平台,让学校了解青年师生现实特点和需要,解决青年师生实际问题和困难,给予青年师生成长指导和服务,打造反映青年呼声、回应青年诉求、维护青年权益、服务青年成长的青年“同伴”喜闻乐见的成才服务品牌。

十一、提升效能开展“同伴”工作室建设

按照“建设有标准、管理有规范、考核有要求、服务有力度、展示有亮点”原则,实施《浙江农林大学青年“同伴”工作室建设与管理方案(实行)》,完善工作理念、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和工作考核,按照“教师+学生”“校内+校外”“专业+兴趣”的模式,引导青年师生参与团学工作的设计、孵化、实施、监督、评议,真正将工作室建设成为我校青年发挥个性特长的重要平台、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融入团学工作的重要渠道。

十二、深入青年,开展“走听转办”工作

   深入开展“青春邀约走基层·服务青年听转办”主题实践项目,各级团组织通过结对联系、主题调研、征集心愿、青春邀约、实现微心愿、跟踪回访、交流总结、活动展示等活动环节,选择相应的“微项目”组织实施,充分尊重青年“同伴”主体地位,密切团青关系,真正使我校团组织和团干部“说青年话,知青年事,懂青年情”。



上一条:关于开展第六届优秀学生“红绿标兵”评选活动的通知

下一条:“同伴服务高质量就业”考研考公留学等公益培训营报名通知



【关闭本页】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活动中心219室)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0918 传真:0571-63732721 邮箱:tw@zafu.edu.cn
COPYRIGHT © 2021 共青团浙江农林大学委员会 TW.ZAF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 1440×900 分辨率 IE11.0 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